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5日 07:0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鄧麗 李丹
核心提示: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幹傑擔憂,“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發展核電熱情過高、目標過大、動作過快,從而在經濟和安全兩個方面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中國進一步重新審視遍佈全國的核電計劃。
目前13個運營核電機組,近30個在建機組和90多個籌建機組即將面臨環保部的(國家核安全局)安全檢查,這將涉及數千億人民幣的核電投資。
“環保部和國家核安全局,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方案,馬上啟動為期數月地核電大檢查。”3月23日,中國核安全監管部門環保部核安全司副司長俞軍告訴記者。
此前的3月16日,國務院連發5條措辭嚴厲的規定:立即組織全面安全檢查;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不符合安全標準的要立即停止建設;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俞軍説,“國務院會議之後,環保部就立即開始行動,這次排查比較全面,將針對所有已經運營,在建和籌建的項目,而且非常正式,完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來,現在我們正在制定完整的檢查方案,聘請核安全專家。”
本報獲悉,在環保部檢查之前,國內核電巨頭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已經完成自查。
目前國內僅有浙江秦山核電站、廣東大亞灣和嶺澳核電站以及江蘇田灣核電站共13個機組商業化運營。因而三省高層對核安全倍加重視。
3月23日當天,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章晨陪同浙江省委副書記,省長呂祖善檢查秦山核電站,“用最先進標準和最高要求確保核電絕對安全”。
浙江鏡像:核電安全監管
浙江的核電安全監管可供管窺中國核電安全監管。
中國目前實行三級核應急體系:國家、地方和企業。地方如浙江省,核電應急責任不小。
浙江省環保廳副廳長、浙江省核應急辦辦公室主任章晨在對秦山核電站的檢查講話中透露,本次日本核泄漏後,浙江立即進入核應急待命狀態。省輻射站緊急啟動輻射應急監測程序,24小時應急值班。
“全省13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及全國環保系統首個放射性惰性氣體監測系統投入實時監測,每天數次報送數據。應急監測人員趕赴舟山,開展沿海輻射環境巡測工作。”
此外,浙江省環保廳還督促核電企業按照國家核安全要求開展自查,研判福島核電站事故對浙江環境的影響。
一旦浙江發生核電事故怎麼辦?
章晨在檢查過程中説,“現在浙江省核應急工作基本形成了政府領導、環保&&、部門參與、場內外協同的應急組織管理體系”。
他解釋説,浙江省核應急委與各專業組、縣核應急委之間,浙江省專業組與縣行動組之間,在平時狀態下構成指導與被指導關係。但核事故應急狀態下轉變成指揮與被指揮關係。
據其介紹,《浙江省核電廠(基地)核事故場外應急預案》將適用於浙江省核電廠可能發生或發生嚴重核事故的應急準備和應急響應。浙江省軍區、各專業組、海鹽縣、秦山核電都有應急計劃。
浙江核應急是一個嚴密的網絡,“浙江省、海鹽縣核應急指揮中心繫統;秦山核電基地外圍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系統;核與輻射醫學救援基地;秦山核電基地核事故應急的氣象保障網絡體系;規劃了核應急警力集結點和警力行進(撤離)路線”。
此外,“浙江省還儲備核應急碘片30萬片及一些核應急防護設備;南京軍區和省軍區共有100多輛洗消車可用於核應急支援”,章晨説,“各級核應急組織開展的各類應急演習累計有近百次。”
與此同時,章晨檢查秦山時也指出,浙江省核應急也有一些難題。
“核應急法規預案、標準、體制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核應急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核應急隊伍的素質有待進一步提升;跨省、跨市縣的核應急協作機制尚未形成……核電站與地震、海洋、氣象等相關部門監測預報系統的聯動機制尚未建立……等等”。
章晨説,“浙江要提升核應急處置能力;各核電站要制訂計劃,加大隱患排查和整治力度,提高核電站安全度,從源頭減少進入應急狀態的概率;加強輻射機構隊伍建設;嚴格執行核應急值班制度,確保信息渠道暢通;修訂完善核應急預案,加強演練培訓”。
部分地方熱情過高?
無論是從能源供應、穩定收益還是節能減排方面考慮,核電都被寄予厚望。
按照舊版《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國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按照現在運營,在建和籌建機組數目,到2020年裝機容量已超過此數。
一位核電專家表示,就在日本核泄漏之前幾日,遞交人大會議討論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還在“猶豫”是否應該將核電規劃調整為——2020年8000萬千瓦。
此前,國家能源局負責人也公開表示,7000到8000萬千瓦是保守目標。“原來最早説1億千瓦的規劃,調整了好幾次”,這位專家説。
國家如此,地方政府更是為核電站的選址“打破頭”。“重慶節能減排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建核電站”,重慶發改委的一位人士此前曾表示。
一位核電專家表示,一個核電站就是幾百億的投資,稅收、就業、GDP,多快好省,地方政府怎麼能不熱衷?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已有13個運營核電機組,近30個在建核電機組,分別是遼寧紅沿河核電站、福建寧德核電站一期、福建福清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浙江方家山核電站、位於北京的中國實驗快堆、浙江三門核電站、臺山核電站、海陽核電站和石島灣核電站。
而籌建中的核電站更是多達90多個。其中一些在中國內陸,甚至靠近當地的飲用水源。如湖北咸寧、湖南桃花江和江西彭澤核電站。而河南積極籌建的南陽核電站,也被指靠近該市主要飲用水源地白河。
“這些核電站已經密布中國沿海各省,還有許多直接嵌在內陸。連四川這樣剛經歷過大地震的地方也曾想建核電站,一旦上了核電站,會不會影響長江?”一位環保人士擔憂。
他反問,“我們需要在這麼多地方建這麼多核電站嗎?如果一定要建,為什麼不能集中些呢?”
國家核安全局局長李幹傑此前在一次清華大學的演講中表示擔憂,“部分企業和地方政府發展核電熱情過高、目標過大、動作過快,只計一點,不知全局,不切實際,從而在經濟和安全兩個方面都帶來了較大的風險”。
李幹傑當時説,核電現在最大的瓶頸是人才。在人力資源得不到保障的情況下,過快擴大核電建設規模,將造成現有人力資源過量稀釋和無序流動,既難以滿足新建項目人才需求,又影響已開工項目建造質量,其結果是直接影響未來核電廠的運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