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22: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法美英19日對利比亞的突然空襲,給剛剛“降溫”的國際油價再次澆了一勺“熱油”。21日開盤後,倫敦北海布倫特原油期價漲1.77%至每桶115.95美元,再度逼近每桶120美元大關;紐約商交所原油期價則在亞洲交易時段上行1.96%至每桶103.05美元,接近兩周前創下的每桶106美元的年內新高。
而就在利比亞局勢突變的前一週,原油價格還因為“日本地震將造成原油需求減少”這一消息開始逐步回落。短短一週時間,利空因素尚未放盡,利多消息卻又傳來,這無疑給今後一段時間國際油價的走勢平添變數。不過,專家認為,利比亞危機升級可能會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短期短缺,但由於地震後日本石油需求減少,國際石油供求總體上會保持平衡,不會出現部分市場預測的暴漲局面,而其對我國原油市場也不足以形成顯著干擾。
局勢突變
國際油價的走勢此前一週曾因為日本地震一度回落。
11日日本大地震和海嘯當天,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原油期貨價格應聲下跌,報收于每桶101.16美元,下跌1.5%,盤中一度跌破每桶100美元。隨後日本震後核泄漏危機爆發,市場普遍擔心日本重建恢復工作日期延後,15日紐約4月原油期貨價格又大跌4.01美元,跌幅為3.96%,倫敦市場4月交貨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也大跌5.15美元,收于每桶108.52美元,均為近3周以來的最低水平。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也是第三大原油進口國。其全年對原油的需求量在2億噸,而99%都要靠進口。所以日本地震以後,對於原油等基礎原料的需求肯定會減少。出於這樣的預期,短時間內國際原油的價格才會走低。”21日,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呂斌對經濟導報記者分析説。
但是這一回落態勢並沒有保持多久,19日,法美英對利比亞空襲,又把油價推回到一週前的位置。業內分析認為,利比亞戰爭爆發導致利比亞原本每天160萬桶的石油産出全部中斷,預計戰爭還將持續一段時間。而巴林的示威遊行活動持續,給周邊國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造成潛在威脅,中東、北非地區短時間內不得安寧。在利比亞戰爭沒有停止之前,新的危機隨時可能出現,這種不確定性將在原油市場形成強有力的炒作動力。
“其實有部分資金害怕踏空行情,上周就已經開始在市場佈局,做多油價。”易貿資訊國際原油分析師李莉21日對導報記者説道。
總體平衡
利比亞戰爭是否可能大幅推高油價,引發新一輪的石油危機?(歷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機均由石油主産國的戰爭而引發,分別是第四次中東戰爭、兩伊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多數專家對此持否定態度。
中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表示,此次空襲可能造成國際石油供應短期短缺,但由於震後日本石油需求減少,國際石油供求總體上會保持平衡。
李莉介紹,利比亞的原油産量在全世界的原油産量中佔比不大。資料顯示,利比亞石油産量為160萬桶/日,石油出口量約為130萬桶/日,僅佔世界總量的2%左右。
“利比亞戰局給國際油價造成的更多是氣氛上的影響,實際作用並不大。”李莉表示,參考最近一次造成石油危機的伊拉克戰爭,油價僅在戰爭發動之前的幾個月出現較大增長,但戰爭真正爆發以後並沒有出現較大的漲幅,而是在一定範圍內波動,“我想這可能對現在的走勢判斷有一定參考價值。”
中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劉強博士認為,儘管近期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較大幅度增長,但與前三次石油危機中國際油價出現兩三倍漲幅相比,這次北非、中東地區出現的動蕩不會導致類似行情,“主要原因在於,現在世界經濟還處於恢復階段,過高的油價上漲不符合全球經濟走出前期金融危機的要求。”
輸入型通脹壓力增大
此次利比亞戰局導致的油品短缺、油價上漲是否會對中國造成影響?多位分析人士指出,其對國內油價短期會有推動效應,我國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也會增加。
“利比亞出口我國的石油比重並不大,以去年為例,約有700多萬噸,佔我國總原油進口比重約合3%。”李莉表示,雖然利比亞政局動蕩,有可能像國際能源署所預測的那樣,其原油出口會暫時中斷,但像中國這樣的原油進口大國,可以向其他國家尋求替代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