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劉煜輝:震後日本債務危機幾何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2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劉煜輝

  短短3天,日本政府向市場注入的流動性總額已經達到31萬億日元之巨(約合2.5萬億人民幣)。在貸款損失數額確定之前,應該能夠保證企業和銀行的交易。

  這或是次債危機後,全球政府獲得的政策共識,即危機一爆發,就立即敞開了融資窗口,用大量收購私人部門債務的方式向市場注入巨量流動性,來防止流動性黑洞形成,避免經濟“馬鞍型”的硬著陸。

  此次天災對日本的資本存量損失巨大,巴克萊銀行的經濟學家預計日本經濟損失將高達1800億美元,這相當日本GDP的3%。而較悲觀機構的預計,地震最終成本可高達GDP的5%。

  災後重建意味著政府財政開支大幅上升。這對於一個政府負債率已經突破200%,赤字率高達10%的國家來講,無疑遇到了空前的挑戰。全球的觀察家都在看著日本的債務困境何時演化為危機。

  在過去的20年,日本國債平均每年以40萬億日元的速度增長。據日本財務省和日本銀行資金循環統計材料表明,到2010年末,日本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總額達1100萬億日元,日本經濟合作開發機構推算,2011年日本國家和地方債務總額與G D P之比,將首次突破200%。

  之前日本之所以沒有發生像希臘那樣的主權債務危機,其原因在於其高儲蓄的存量,2009年末日本國民的儲蓄高達1440萬億日元。日本人把錢存入日本的各個銀行和生命保險公司,銀行和生命保險公司用來購買國債,從中賺取並不太大的利率差額。因為經濟不景氣,很多中小企業經營困難,還不起貸款的風險增加,面向企業的貸款大幅減少;與此同時,金融危機致使證券化商品風險增大,日本金融機構只好投資相對安全的日本國債,雖然日本國家債務總額要突破GDP的兩倍,但國民儲蓄仍有數百萬億日元的餘額可供使用,這是過去的“高儲蓄”國家天賜的稟賦。銀行、生命保險公司等國內的投資者對日本國債的持有率佔95%,而且具有長期持有的傾向。從這個角度講,日本無疑是幸運的。

  同樣幸運的還有美國人,儘管政府債務率即將突破100%,但美元的結構性權力使得國內債務國際化,美國人也不用擔心國家破産。

  不幸的是希臘,希臘70%的國債由海外投資者持有,又沒有印鈔的能力,所以只能受苦。

  在我看來,對於日本災後短期內會誘發主權債務危機的擔心是虛妄的。債務率再升高,它的儲蓄存量還能頂住十年。

  對於任何政府來講,債務率想不惡化的情況下,重建資金來源無非加稅、出售海外資産和印錢三種。

  過去十幾年中,提高消費稅在日本一直被稱為內閣的“鬼門”,每次提出加稅的動議,都會導致選舉慘敗。這場地震如果可能成為內部政治統一體的催化劑,推動提高消費稅過會,那麼實現日本財政重建將顯一線生機。

  不能排除出售海外資産是日本籌措重建資金的選項。據穆迪的估計,2009年日本持有的外國資産佔該國GDP的比例高達59%。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美國國債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國,在必要的時候不排除會拋售盟國的國債套現。但套現的結果是日元面臨升值而損傷日本的製造部門,這或是大多數觀察家們不太相信日本會大規模出售海外資産的可能。所以當前海外日元投機頭寸平倉回流日本,導致日元升值,我認為是不可持續的。

  通過印鈔把成本社會化,這是美國危機後量化寬鬆一直在做的事情,我想日本選擇的可能性小,至少當前沒必要選擇,因為它的政府債務的增長並未到不可持續的階段。真要選擇印鈔的債務貨幣化的路徑,那麼長期盤踞日本的通縮,甚至有可能轉化為通脹——中長期利率走高將成為日本經濟復蘇的夢魘。因為日元畢竟不是美元。差得太遠。

  我個人的判斷,日本可能依然會靠龐大的國內儲蓄存量頂著,儘管政府負債率還會繼續走高,但短期內也無債務危機的可能。

  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潛在的危險是明確的。據瑞穗綜合研究所推算,如果按政府預測的日本未來二十年中名義GDP增長率1.5%,由於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費用自然持續增加,如果不進行包括提高消費稅在內的稅制改革,到2025年,國債將會與國民儲蓄總額持平。

  現在遇到這麼大的災害,財政支出會大幅超出原來的預期,這個時間點會大大提前。

  一旦國內儲蓄存量耗盡(因為由於人口老齡化已進入深度階段,日本的儲蓄率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20%降至目前的3%),日本未來政府融資路徑就只能靠海外,誰又會把錢投給回報率很低的日本國債呢,大幅提高利息率,意味著引爆危機,跟今天的希臘的邏輯一樣。

  從長遠看,日本未來求贖的機會在於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找到財政重建的路徑,否則財政狀況惡化下去,將沒有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