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長江證券增發股上市 中銀基金被套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22日 0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每經記者 魏玉卿 發自北京

  長江證券增發股上市第一天,“價值投資”的中銀基金卻面臨浮虧的尷尬。

  昨日(3月21日),長江證券2億增發股上市,收盤于12.67元,低於其增發價12.56元。

  中銀基金昨浮虧百萬

  昨日(3月21日),長江證券的2億股增發股上市後,呈震蕩走勢,期間最高價12.65元,最低價為12.45元,最終報收于12.56元,微跌0.63%,全天低於增發價12.67元,成交1406.35萬股,換手率為0.59%。

  公募基金中“單槍匹馬”參與增發的中銀增長,昨賬上浮虧130多萬元;另外,包銷了佔發行總量55.03%股份的東方證券,賬面浮虧1200多萬元。

  從中銀基金此前參與長江證券的熱情程度來看,有基金研究員就向記者表示:“僅有中銀一家基金公司參與,就顯示出了基金行業對該股增發的認同程度不高。”

  根據長江證券公告,此次發行後,其總股本和流通股本均擴大至23.7億股,照公司測算,截至2010年6月30日,此次發行後股本全面攤薄計算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每股收益為0.21元,每股凈資産為4.74元。

  3月9日,長江證券復牌當日強勢漲停,然而僅隔一日,股價又再度回到破發狀態,直至昨日。

  持有人:我們的利益在何處?

  3月10日,在《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的 《參與長江證券增發 中銀基金遭質疑》中,中銀基金就記者“溢價參與增發”的疑問解釋稱:“這是經過反復分析研究、實地調研、仔細甄別、慎重作出的投資決策。”

  但明知高價還買入的事實,僅僅這樣的回答顯然不能讓投資者滿意。

  記者在某基金吧裏看到有網民留言質疑:“為什麼明知虧損還要申購長江證券?”一投資者更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將我們持有人的利益擺在何處?”

  滬上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來我們也打算要參與長江證券的增發,但在被砸盤的那天,我們臨時就決定不參與了,風險把握不好的話,可以帶來收益也可以帶來傷害,當時就臨時取消參與。”

  按照上述基金經理説法,中銀的“堅持”買入確實令人費解。

  隨著增發股的上市,對於投資者的質疑,記者昨試著再次向中銀基金聯絡,遺憾的是,截至昨記者發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還未收到中銀基金的書面回復。

  百億基金 業績難有亮色

  此次,中銀增長敢於 “豪賭”增發,相比之下,其業績卻並不是那麼突出。中銀增長作為中銀旗下唯一隻百億規模的“航母級”基金,目前由分管投研的副總經理俞岱曦親自管理。

  實際上,中銀增長真正躍身成百億規模,要從其2007年7月27日的分拆開始,根據當年三季報顯示,在進行完分拆後,中銀增長規模由二季度報告公佈的8.74億份,擴大至三季度末的152.45億份,剔除被拆分擴大的基金份額,當時新涌入的基金份額就達到了約130億份。

  規模大幅擴展後,大量積極涌入的持有人得到的回報卻是平平業績。統計顯示,2007年7月27日至今,其複權單位凈值增長率為8.2%,在同期同類型基金中屬於中游。

  不僅如此,這只副總親自掌管的品牌基金,業績一直難有亮色,根據公開信息顯示,俞岱曦從2008年4月開始管理該只基金至今,該只基金的另一位基金經理張琦則是從2010年7月開始管理至今。

  截至2010年四季度報顯示,其基金份額為118.93億份。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其凈值增長率為-1.55%,在近500隻偏股型基金中,排名30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