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居民消費意願創12年最低折射什麼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10:0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儘管近年來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比過去有所提高,但是,住房、教育、醫療仍是居民剛性支出的“大頭”,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大大抵制了居民的消費熱情。

  央行昨天發佈2011年一季度儲戶、銀行家、企業家問卷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當前物價、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僅14.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這是1999年調查以來的最低值,消費出現了近十多年來的低潮。(據3月17日《新京報》)

  前些日子,商務部在出臺的內貿“十二五”規劃中表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在今後5年時間要實現翻倍的目標。而央行這份報告顯示,商務部所描繪的宏偉消費藍圖要想實現難度頗大。

  消費不足,內需不振,是長期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僅有14.2%的居民傾向於“更多消費”,還是出乎人們的心理預期,這是近12年以來,消費從未出現過的低落現象。我們要尋找根源,探究居民消費意願創12年最低到底折射出啥?

  一方面,折射出普通老百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投資迷茫。就目前而言,CPI一直居高不下,在通脹預期下,存錢並不划算,而且這種負利率時代,還會存在較長時期。然而,央行的這項調查卻指出,85.8%的城鎮居民仍傾向於儲蓄。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不是老百姓不想花錢,實在是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方向和目標。投資房子,佔用資金太多,又面臨調控風險;投資黃金,“門票”過高;如果投資股票、基金,縮水的風險比貶值速度還快,所以,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儲蓄,把錢放在銀行裏“睡大覺”。

  與此同時,反映出居民收入沒跑過經濟增長速度,以及居民有後顧之憂。從經濟學理論講,居民收入、經濟增長與消費存在著辨證關係。經濟的增長,能增加居民收入,擴大就業,從而也能刺激消費增長,進而反過來又會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反之亦然。倘若從居民後顧之憂的視角來觀察,儘管近年來社會保障水平和覆蓋面比過去有所提高,但是,住房、教育、醫療仍是居民剛性支出的“大頭”,這些因素的存在,也大大抵制了居民的消費熱情。

  此外,也反襯出我國居民稅負太重,嚴重阻礙了居民的消費意願。中國人的稅負有多重?有人算了一筆賬:如果你的稅前月薪10000元,除去四金和個稅,實際拿到手7052元。公司卻要支出14150元。一個普通的中國工薪族,如果購房、買車的話,一生要承擔的各種稅額將超過15萬元。更有專家説,加上“隱形稅”,遠遠不止15萬元。稅負重,就意味著,政府收入大,百姓收入少,“一大一小”的結果,讓公共部門花起錢來大手大腳,而百姓花起錢來,恨不得把一分錢掰開花。

  好在我國已意識到這個問題,16日,“十二五”規劃綱要發佈,首次明確規定收入增幅要超過GDP增幅。當然,除此之外,國家還應在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減輕居民稅負、提高就業崗位等方面給力,惟有多項並舉,居民消費意願才能從“低潮”中擺脫出來,向消費“高潮”進發。(吳睿鶇 河北 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