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8日 07: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十一五”期間,我國直接融資發展較快,境內股票籌資2.84萬億元,相當於市場在“十一五”之前15年股票籌資的3.1倍。但目前我國實體經濟對以銀行信貸為主體的間接融資的需求依然強烈,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仍未打破。“十二五”時期,應重建中國股市的投資功能;努力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平臺;快速發展債券市場。
今年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公佈並經表決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加快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建設,並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兩會期間,滬深交易所負責人都談論了“十二五”雄心勃勃的股市大擴容計劃,這也可以説是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具體舉措。不過筆者認為,要緩解商業銀行信貸壓力,就必須在“十二五”期間顯著有效地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
間接融資為主格局仍未打破
“十一五”期間,我國直接融資發展較快。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境內股票籌資2.84萬億元,相當於市場在“十一五”之前15年股票籌資的3.1倍,我國證券化率由5年前的17.5%躍升至約70.8%;債券發行總量從2006年的每年不到6萬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近10萬億元,截至2010年末,債券市場債券託管總額達20.17萬億元。
儘管直接融資比例在不斷增加,但目前我國實體經濟對以銀行信貸為主體的間接融資的需求依然強烈,以間接融資為主的融資結構仍未打破,導致企業融資對銀行信貸過度依賴,造成宏觀經濟波動風險在銀行體系高度集中,金融體系缺少足夠的彈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影響。央行數據顯示,2010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7.95萬億元,明顯超出了2010年年初原定的7.5萬億元的目標。今年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4萬億,2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356億元。儘管2月份同比少增1645億元,環比少增5044億元,但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放貸衝動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監管部門持續加強信貸管控、準備金率連續上調的累積影響以及差別準備金率動態調整措施的約束作用,而並非需求的萎縮。據了解,早在1月初,一些銀行在開年的第四個工作日就已經用完了整個月度的新增額度,其他需求只能排隊等候。有的銀行從今年1月甚至去年12月排隊到現在也沒可貸指標,究竟什麼時候能拿到還無法預計。對此,銀行也頗顯無奈。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儘管銀行將貸款利率上浮比例也大幅提升,尤其是中小企業貸款,很多銀行貸款利率基本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50%以上,但仍然不能有效抑制貸款需求增長。鋻於銀行貸款需求強烈但卻告貸無望,民間借貸就廣為盛行,而且年化利率已經非常高。
直接融資存在問題不少
之所以出現“千軍萬馬”的融資大軍都來擠銀行信貸這條“陳年老路”的窘況,根本原因還是直接融資的“新路”太少,而且一些“在建道路”進程緩慢,即便是有些道路完工,但由於各種配套設施跟不上,讓融資者還無法正常通行。比如資本市場發展依賴於簡單的量的擴張,而不是效率的提升,國際化步伐相對緩慢;上市公司質量不高,持續盈利能力不足,並普遍存在“重融資,輕回報”的“融資饑餓症”,部分上市公司只講融資,不講回報股東;缺乏健全的市場定價機制,價格信號扭曲;債券市場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我國融資結構調整的需要,債券融資比重偏低,債券融資在企業融資結構中的地位與發達國家仍存差距;再有就是衍生品發展滯後以及投資者類型相對單一等。尤其是股指期貨從去年4月上市至今,IF持倉市值/A股流通市值這一比值最高僅達到0.25%,表明機構參與期指交易比例甚低,期指作為股票交易的風險對衝工具遠未得到較好的施展。
需有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
首先,重建中國股市的投資功能。“十二五”時期,要有效提高直接融資比重,股票發行就應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和投資者的承受能力統籌安排,合理控制新股發行上市的數量和節奏,不能只講上市企業數量顯著提高,只講大擴容,每年新上市多少家企業等等。應扎紮實實重建中國股市的投資功能,重視資本市場投資回報,行之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和現金分紅的比重,將投資功能放到與融資功能並重的位置。這不僅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需要,同時也是促進中國股市長期健康發展的需要,是讓廣大投資者能夠分享到我國經濟發展和企業成長成果的需要。
其次,努力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平臺。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滿足多元化直接融資需求的資本融通平臺。“十二五”期間,通過推行積極的股市政策,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一定要讓包含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乃至國際板的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為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平臺,能夠提供一整套引導資源流動的聚集機制、促進技術轉化的創新機制、鼓勵創業投資的培育機制、實現優勝劣汰的篩選機制,構成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的直接融資市場基礎。
其三,快速發展債券市場。相對於銀行信貸,債券市場具有融資成本低、産業導向強以及市場風險低等優勢;相對於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具有融資規模大、發展空間高、適用企業廣泛等優勢。因此,需要著力破除阻礙市場發展的各類制約因素,努力創造市場穩健運行、規模快速擴容、結構明顯優化的債券市場良好發展環境。(作者係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高級培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