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10: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網
福島中國效應:核電安全應法制化
于乎
萬幸的是,福島沒有變成廣島。然而短短幾天之中內,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幾座發電機爆炸以及起火事件,使得核電的未來正在被改變,其效應或許並不亞於蘇聯切諾貝利事件以及美國三里島核泄漏事件。
反彈首先來自歐洲,大眾對於日本和諧引發本國核電安全擔憂的遊行示威,直至德國總理默克爾凍結延長核電站的使用期限政策,英國原本也計劃重啟中斷的核電站建設也收到阻力,美國眾議員則向奧巴馬總統提交了臨時停止新建核電站計劃信件,印度、澳大利亞、韓國等地紛紛表示檢查核電站安全性。在公眾的集體恐慌之中,如今這場核電審查影響正在從歐美蔓延到全球,中國也不例外。
3月16日晚間,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彙報後提出四條決定:立即組織對我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用最先進的標準對所有在建核電站進行安全評估,存在隱患的堅決整改,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立即停止建設;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准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這一決定的信息傳達得相當明確,強調安全第一。在國家環保部部長張力(專欄)軍稱“我國發展核電的決心和發展核電的安排是不會改變的”,其他部委官員以及核電老總、各路專家相繼力挺核電發展之後,國務院這次決議令市場有幾分意外,然而也呼應了國際對於加強核電審查的浪潮,也在情理之中。
伴隨著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態發展,中國公眾的關注投向境內,赫然發現中國核電近些年的發展速度令人震驚:為了實踐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提高到15%的目標,核電發展目標定在8600萬千瓦,有媒體甚至報道稱“中國目前是世界上在建核電規模最大的國家”,對於發展核電的規劃也列入此前不久出臺的十二五規劃。
從政策反應速度以及力度來看,可謂一個不錯的開始,頗得民意。然而政策執行力度仍舊待時間檢驗。如果事過境遷,風頭放鬆,地方政府以及各類部門之間利益博弈如舊,那麼核電安全仍舊懸而未決。與此同時,正如過去在專欄中談到的國際經驗,核電安全必須制度化,而非僅僅維繫于一時一地的行政公文,《原子能法》亦不能拖延;已經在運作的核電站必須盡可能加大透明度,提高公眾話語權與參與度,媒體監督也必不可少。
至於核電本身,本次福島事件對於中長期發展影響深遠,可能導致核電能源全球版圖中地位將有所削弱。國際原子能機構幾年前曾經樂觀估計預計在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俄羅斯核發電能力增加最大,這些國家的核發電能力到2030年將佔世界總的核發電能力的2/3。過去,普遍認為核電和天然氣都被視為通向未來能源供應之路的橋梁,而核電資源獲取更為容易,所以更為政府青睞,現在看來在相當一段時期不得不繼續依賴石油情況下,天然氣行情看漲,商業交易所(NYMEX)4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自3月10日以來,紐約天然氣期貨價格已經上漲了4.3%。
不過,核電仍舊將存在。事實上核電對環境危害比起石油、煤炭、天然氣來説,始終有其優勢。畢竟,在蘇聯切諾貝利事件、美國三里島核泄漏多年之後,過去一段時間可謂對於核電接受度最高的時期之一。核電發展在近些年迎來高峰之後,適時剎車,審視安全風險與監管風險對公眾不失為福音,下一次高潮只能等到公眾健忘症發作之際,而可控核聚變也許將使核電真正成為能源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