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記者 韓雪萌
本報北京3月16日訊 記者韓雪萌報道 “輝煌銀行業: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系列形勢政策報告會今天在北京舉行,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專欄)作了題為“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的歷史變革和巨大成就”的首場報告。報告會由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和銀監會共同舉辦,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常務副書記楊衍銀主持了今天的報告會。
劉明康在報告中指出,銀監會成立8年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國銀行業始終堅持改革的胸襟和開放的視角,始終突出風險管控底線和勇於創新的氣魄,始終強調效益為先和社會責任,特別是在經歷國際金融危機洗禮之後,我國銀行業實現了“獨樹一幟”,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歷史性突破。一是形成了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了“三會一層”組織架構,初步建立相互制衡的決策機制和科學的管理程序。二是成本和風險橫貫型約束初步建立,風險底線意識逐步融入銀行戰略規劃和日常經營管理,風險管控全覆蓋已經有了制度保障,資産質量明顯提高,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和比例從2002年末的22793億元和23.61%,下降到2010年末的3646億元和1.15%,已經連續幾年處於較低水平。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升,撥備覆蓋率從2002年末的6.7%提高到2010年末的218.25%。三是銀行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經營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資産總量達到95.3萬億元,是2003年底的3.4倍,實現稅後利潤是2003年的28倍。英國《銀行家》雜誌按照核心資本排名,我國進入世界1000強銀行的數量從2003年的15家增加到2010年的84家。
劉明康指出,近年來我國銀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效。突出表現在著力加強對重點和薄弱領域的支持力度上。在銀監會提出的商業可持續原則和“六項機制”指引下,商業銀行積極創新小企業金融服務模式、技術和産品,實施差異化管理戰略,小企業金融服務邁上新臺階。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企業貸款餘額(不含票據融資)達到7.3萬億元,佔全部企業貸款餘額的24%。
在銀監會大力推動下,以股份制為主導、政策性與合作性為補充,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廣泛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初步建立。截至2010年底,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數量達到395家,另已批准籌建114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涉農信貸從有統計以來的2007年6月的3.9萬億元快速增長到2010年末的11.8萬億元。小企業金融服務和農村金融服務連續兩年實現“兩個不低於”目標。
劉明康強調,“十二五”期間銀行業要緊密圍繞科學發展這一主題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主線,加快推進新巴塞爾協議第二版和第三版同步實施,引導銀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使中國銀行業在“十二五”末更加安全穩健,更加富有競爭力。首先要科學制定發展戰略,推動改變單純追求規模、速度和市場份額擴張的粗放式發展模式,督促制定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相匹配協調的發展戰略規劃,探索與自身比較優勢和所在市場特點相適應的差異化發展路徑。其次要更加注重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繼續建立與發展戰略目標相匹配、與長期風險責任挂鉤的合理薪酬激勵機制,進一步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第三,推動銀行提高全面風險管控能力,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打造高效的風險戰略傳導機制,將良好的風險文化根植于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第四,督促強化並表管理,同時做好“向上並表”和“向下並表”,防止利益輸送和風險傳染。第五,不斷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繼續加強“三農”、小企業、節能環保等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的金融服務,努力提高基礎金融服務均等化水平和可獲得性。
“輝煌銀行業:回顧'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系列報告會是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與銀監會第一次聯合舉辦的高規格專題形勢報告會,也是銀行業首次舉辦的高層次形勢政策宣講活動。報告會由銀監會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光大集團等主要大型銀行業金融機構主要負責同志就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圍繞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和銀行業改革發展等方面作輔導報告,在兩個月內共舉辦8場報告會。在京的銀監會黨委委員,國家有關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代表,各大中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代表,銀監會機關幹部職工共近600人在京參加了今天的首場報告會。各銀監局、銀監分局也設立分會場通過視頻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