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面板、芯片重災區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7日 0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王如晨

  “地震對供需的具體影響,還真沒法説。但是,採購與供應鏈確實是我們目前第一要務,每天都會關注。”昨天,全球第三大面板企業奇美電台灣南科分公司的王志超在上海對《第一財經日報》説。

  如王志超一樣,IT産業鏈上的人們,這幾天談論的大部分話題是“日本大地震”。大多數人説基本不會受到太大影響,觀望是主流表態。

  面板業: 等待重建

  王志超解釋説,上遊生産面板的材料産品部分超過了100種,只要一種材料供應出現問題,面板就沒法出貨。

  100種材料中,至少接近50%需要從日本採購,包括玻璃、彩色光組等。王志超説,每類産品至少都有三家供應商可以替換。而且,現有材料儲備能滿足近一個月的需求,因此目前生産並沒受到太大影響。

  “重建快的話沒問題,但重建時間往後推的話就有問題。”王志超説。

  對手友達顯得直接一些。昨天,友達光電執行副總經理彭雙浪表示,目前可以觀察到,地震對異方性導電膠(ACF)影響比較大,不過日企已嘗試恢復生産。

  台灣地區工研院發佈的一份《日本地震對台灣相關産業的影響評估報告》顯示,異方性導電膠市場,日立化成市佔超過50%,三星、LGD、友達、奇美、夏普五家大面板所使用的日立化成的ACF的比例超過四成。目前,該公司一座廠停産。

  若日立化成全面停産,全球面板將面臨“斷炊”風險。

  除了ACF的短缺困境外,液晶面板製程的曝光設備工廠尼康和佳能工廠都分別位於宮城縣和櫪木縣等重災區,這對面板行業都將形成影響。

  京東方有關人士表示,日立化成、JX日礦是京東方的上遊供應商,目前還不太清楚這些工廠受到損傷的情況,但短期內電子材料受到影響成為了必然。

  王志超説,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確定受到影響的面板企業是IPS Alpha,夏普也沒有受到什麼影響”。

  IPS Alpha之前由日立、松下、東芝聯合成立,它在日本千葉縣茂原市的6代線受到明顯地震影響。而夏普的生産基地則在中南部,除了一座工廠地震時自動關閉、之後恢復生産外,沒有受到更多影響。

  芯片業: 正在告急

  讓半導體業擔憂的事實是,位於日本東北的信越化學受到嚴重影響,它與另一家日本企業SUMCO佔據著全球50%以上的半導體硅芯片出貨。目前,兩家公司生産均受限,其中信越半導體白河工廠已停工。

  本土半導體企業是否將遭受壓力?中芯CEO王寧國昨天回應説,日本是材料、設備、配件要地,不過目前芯片供應沒問題,公司有庫存,可度過一段時間,但設備因運輸問題,需延遲一週。

  德州儀器相關人士則坦陳,公司東京以北製造廠遭受重大損失,預計未來兩季度營收減少,恢復至滿負荷發貨能力要到9月份。

  不過,iSuppli分析師萊恩傑利內克表示,受此影響,半導體業下季度都可能顯出“強震後遺症”。

  IT代工業也遭受考驗。代工老二偉創力總部高新技術部副總裁上官東愷昨日在上海對《第一財經日報》説,公司有很多設施、人員在日本,地震後很快取得聯絡,受地震影響不大。不過,他坦陳,供應鏈非常重要,目前正逐個進行評估。

  漲價: 商業倫理考驗

  供應鏈吃緊到底對相關産品的價格上漲有怎樣的傳導效應?

  前天,中國台灣地區專業的閃存芯片調研機構集邦科技旗下DRAM exchange的現貨報價系統顯示,所有産品價格箭頭全部翻紅,閃存芯片價格大漲,其中全球兩大巨頭韓國三星與海力士的一款16G産品現貨顆粒分別漲了22.09%、13.81%,創幾個月來最大漲幅。

  這類信息已經引發中國大陸一些品牌企業、渠道企業開始提前備貨,部分電腦城的小型代理商甚至出現搶貨。

  面板價格上漲似乎在面板廠商的期待中。15日,友達光電執行副總經理彭雙浪表示,面板價格處於低檔水位已經一段時間,由於地震造成上遊化學材料供給出現問題,面板供貨也將趨於吃緊,今年第二季度,面板報價有望跟著上揚。

  “今年第一季度,由於去年預期太高,面板行業供大於求,價格下滑很多,第二季度有望回升。”京東方副總裁張宇預期與彭雙浪出奇一致。

  兩天來,下游終端企業、渠道企業對於漲價顯得很“熱心”。一些電子市場上,存儲卡、優盤以及部分相機等已開始出現漲價。

  大家電包括電視産品並無漲價跡象,蘇寧電器相關人士説,具體影響還沒感受到,因為從上遊到下游終端,需要一個過程。而且,許多家電産品都是本地生産,一般都會有大量備料備貨。

  家電業專家羅清啟表示,要漲價不一定是廠家行為,有時候更像是下游渠道商趁機哄抬價格的動作。上周,在發給本報的郵件中,他剛剛批評了近期家電價格上漲言論。他認為,儘管受到通貨膨脹等影響,但漲價僅是某些家電企業一廂情願,暴露了他們經營理念上嚴重的“唯材料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