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6日 06: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通信信息報
本報記者 林琳
國家發改委所作的《關於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在闡述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時,該報告引人注目地提出,要組織實施寬帶中國、雲計算、物聯網等産業創新發展工程以及信息惠民等重大應用示範工程。信息技術與信息應用正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着未來五年物聯網發展將迎來新機遇。目前,地方政府相繼出臺物聯網産業專項規劃,佈局“十二五”期間物聯網發展,而不少A股上市公司也紛紛“搶灘”物聯網領域。物聯網的熱潮再次點燃了行業的熱情,如何客觀分析我國物聯網發展現狀以及物聯網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工信部通信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韋樂平教授。
發展過程切勿急功近利
物聯網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2010年從中央層面到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都無一例外地關注物聯網的發展。對於我國物聯網發展的現狀,韋樂平教授指出,從政府的重視程度可以看出,物聯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物聯網的提出體現了大融合理念,突破了將物理基礎設施和信息基礎設施分開的傳統思維。
對於物聯網的戰略意義,韋樂平教授表示,既然是戰略性機遇,物聯網的發展就不是三五年能出成果的,必須要有腳踏實地“十年磨一劍”的毅力。雖然以物聯網為代表的新興産業革命為大家開啟了巨大的想象空間,各國政府和産業界都對其未來發展寄予極大的希望。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戰略上的巨大市場潛力要真正轉化為現實的有分量的市場收入,還需經過幾十年長期不懈的努力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才有可能,絕不能有不切實際、急功近利的幻想和衝動。
韋樂平教授這一番話算是給目前物聯網市場的虛火降降溫,不過韋樂平教授也指出經過一年的起步發展,從今年初的情況看,物聯網的發展有更趨於理性的跡象,這是産業發展的一個好現象。
短期內實現萬億規模不可能
業界對物聯網發展寄予厚望,除了應用層面上的智慧應用外,其構畫出來的萬億服務業新商機也是點燃行業熱情的重要因素。
對此,韋樂平教授表示,電信服務業經由一百多年的發展,到目前全球也只有1.7萬億美元的規模,中國還不到1萬億人民幣元的規模。物聯網在概念、尺度等都不清晰的情形下,要想在短期內構成萬億規模基礎不可能。物聯網目前還處於薄利小眾市場階段,集中度低、不穩定、不成規模,造成成本居高不下。從去年的統計來看,三大運營商在M2M和RFID等物聯網領域的收入約3億元,對於三大運營商約9000億元的業務收入來説,所佔的比重極少,因此要從3億元發展到萬億元的規模還需要起碼幾十年的積累與推進。
對於目前物聯網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難點是技術還是標準這一問題問題,韋樂平教授給出的答案卻是“行業信息化門檻太高”,運營商作為物聯網發展的運營者,行業應用是最大的市場所在,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國的行業應用方面存在行業信息化程度低卻門檻高的尷尬情況,行業門檻和壁壘高,使得産業面臨高端難介入、低端收入微薄的市場發展困境,這極大地影響了物聯網在行業應用方面的推廣與深入。此外,韋樂平教授還介紹,物聯網發展也存在缺乏核心技術、標準不統一等問題。
運營商應關注行業應用
物聯網要真正成為拉動國民經濟的新引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運營商應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
對於運營商在物聯網發展中所能發揮的作用,韋樂平教授指出,運營商的物聯網發展策略總體來説可以歸納為:行業為主,重點切入,有效投入,規模效應。具體有三類業務形態,第一是通道型業務,這是基礎,重在基於網關智慧管道。第二是能力型業務,重在可規模推廣的共性能力建設。第三是行業應用型業務,需要針對具體情況,選擇少數基礎較好、應用較迫切、回收有保障、門檻不高的領域,例如政務監管、交通物流、教育和能源等行業應用就符合這一要求。就商業模式而言,運營商應該以面向M2M服務提供商和提供批發業務為主,避免直接面向最終用戶。
對物聯網發展,韋教授表示,物聯網發展的速度取決於國家宏觀政策的取向和支持力度,技術的進展,産業鏈的形成、協同和壯大。總之,期待物聯網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真正成帶動經濟和社會進步的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