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07: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午言
中國經濟要實現從過度依賴外需型向更多依賴內需拉動型、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的轉變,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其緊迫性與日俱增
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不可避免要面臨各種風險,年老、失業、疾病、家庭困難……社會保障的意義,就是給廣大百姓一個基本的安全保障。從這個角度説,社會保障與每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
然而,對於已經高速發展30多年的中國經濟而言,社會保障不僅只是關係到個人利益的問題,更是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經濟要實現從過度依賴外需型向更多依賴內需拉動型轉變、從投資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應當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的強勁引擎。
經過近年的發展,我國社會保障投入明顯增加,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高。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社保覆蓋面仍然較為狹窄,較低的基本保障水平、正在加速的老齡化,加之不斷增加的住房、醫療、教育等成本,讓居民不得不選擇儲蓄,以備不時之需。正是這些後顧之憂,抑制了全社會的消費能力。這一點在社會保障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體現得更普遍,“養兒防老”、“存錢防病”依然是很多人的觀念。只有真正實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才能讓百姓增強消費信心,安心花錢,從而促進消費增長。
城鎮化是我國未來幾年擴大內需最有潛力的領域。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農民的市民化。農民能不能成為市民,一方面是要有就業機會,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否享受到市民的社會保障。而從現實看,進城的農民工及其子女中,能夠公平享受到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仍是少數。今年兩會,政協一號提案就是有關城鄉社保一體化,充分反映了民眾對這一問題的關注關切。農民工市民化,將有力促進居民消費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長,從而降低經濟增長對出口的依賴程度。有人測算,如果能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每年能使約1000萬名農民工實現市民化轉變,讓他們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教育、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可以使我國在未來幾年內的經濟增長率平均上升約1個百分點。
事實上,社保支出的增加,本身就是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一部分。目前,在我國的財政支出結構中,醫療衛生、社保與就業支出的比重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的提高潛力。如果能夠持續穩定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就能夠直接提高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
不僅如此,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對於優化産業結構也有重要意義。與社會保障緊密相連的養老服務、健康服務、社區服務等,是現代服務業不可或缺的領域,這些行業的發展將會帶動就業,有利於增加第三産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同時,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較好保障以後,也會推動消費結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