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童國華代表:儘快出臺信息産業扶持措施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4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李佳鵬 吳黎華 北京報道

  “不論是美國提出並積極履行的‘智慧地球’計劃、‘國家寬帶計劃’,還是歐盟的‘2020戰略’,都進一步謀劃了未來信息産業的發展路徑。因此,我國應當加速發展信息類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助動力。”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院長童國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

  在近一個小時的採訪過程中,思維敏捷,語速適中,喜歡舉例子的童國華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看來,作為經濟增長的倍增器和催化劑,信息産業在“十一五”期間對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推進産業結構調整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撐。“2010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産業銷售收入達7.8萬億元,佔全國GDP近20%,在工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未來三年將新增就業崗位150萬個。”童國華向記者透露。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有序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産業,加快形成先導性、支柱性産業,切實提高産業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實現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構建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推進物聯網研發應用’,這無疑將為‘十二五’期間我國信息産業的加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童國華樂觀地對記者表示。

  他告訴記者,目前,信息産業除了傳統的“三高”(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特性外,近年來還呈現出一些新的特性。“首先是高更新速度,包括技術、産品和市場的變化都極為迅速。市場變化速度快,最集中表現在價格的變化上。”童國華表示,其次是高技術性,無論是“三網融合”還是“物聯網”都體現了高技術性,信息産業開始逐漸滲透到很多行業,同時,信息産業的發展也越來越離不開技術創新。

  童國華告訴記者,目前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市場競爭激烈甚至出現惡性競爭等因素影響,信息産業,尤其是設備製造業的利潤日趨下降,已經影響到我國信息産業的健康發展。

  “應當儘快出臺戰略性新興産業‘十二五’規劃,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扶持措施。”童國華強調,應當針對信息産業發展的具體情況,出臺具有前瞻性、全局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發展規劃,出臺更具針對性的信息産業扶持措施,發揮政府扶持和政策引導作用。

  童國華表示,由於信息産業呈現出更多新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政府應當進一步加大對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産業、信息産業前沿性專項研究的投入,支持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項目建設。例如對國家專項支持的關鍵領域和重點項目,政府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提高電子信息設備國産化率要求,引導用戶使用國産設備,在國家級重大專項實施裏面明確採購導向;支持企業“走出去”,設立研發、生産基地,建立境外營銷網絡。

  “我國許多信息産業類企業的研發費用佔收入的比重較低,能達到6%至7%左右就算比較高的了,而國外則普遍在10%至20%之間。國家重大專項數量有限,不可能做到各個企業參與,因此希望國家在研發投入方面能給企業更多的支持。”童國華説。

  童國華表示,信息産業具有高滲透性,強調集群優勢,逐級遞增和輻射聯動態勢也日趨顯現。因此,國家應當大力培植技術集中區域,強化産業集聚,形成互補態勢,互相促進,互相推動,區域可以適當分散,但企業主體必須集中,要讓有實力的企業把各方面的生産力集中起來,完成産業的整合,實現規模效應,有效提升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