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肖磊:4%以上的CPI就是強迫大家理財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11日 10: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騰訊財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2011年經濟運行數據

  2月的CPI依然沒有超過5%,不知道是不是值得讚許。自去年十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抵達4.4%以來,4%以上的CPI數據已經連續保持了五個月。面對民眾的強烈反應,央行連續提高金融機構準備金率,同時也開始加息,再加上政府相關部門推出的各類增大供給及降低商品流通成本等方面的政策,物價的快速上漲得到了一定遏制。但總體來説,由於國內貨幣的增量遠大於社會産出,在金融市場和實體市場無法長時間接納更多流動性的情況下,物價的上漲壓力依然較大。對於消費者來説,期待物價大幅回落,倒不如進行一些適當的投資,對衝一下財富縮水的風險。

  在眾多消費者眼裏,物價的上漲似乎還是政府的事情,或者是國內的事情。其實不然,自從2008年發生全球性金融危機以來,中國與世界的聯絡更加頻繁和緊密了。中國雖然是一個出口大國,但在當前中國居民的日常消費領域,或多或少的會消費到來自國外公司推出的産品,這些産品的價格一方面取決於中國市場的競爭格局,另一方面體現的是國際成本和國際性價格標準。截至目前,中國的出口量和進口量均在繼續放大,尤其是進口速度明顯加快,這將意味著國內消費者購買國外産品的概率和量都在增大,所消費的價格也將慢慢的趨於一個更加國際化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如美元等繼續疲軟,人民幣升值幅度又難以加快,進口價格及成本上升導致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會繼續增大。貨幣政策和其他行政手段可能會解決棘手的短期問題,但很難從長遠的週期方面既保證經濟增長又控制通脹水平。這一壓力會伴隨整個經濟轉型週期,直到國內需求出現可持續性的飽和狀態,也就是説直到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功。

  理財是這個時代神聖的主題,如果誰能保證現在的100塊錢五年後還能買回來10斤豬肉,那麼任何投資都顯得毫無意義。對於國內金融市場來説,社會可用資金的存量越來越大,但主流投資渠道的擴展始終沒有太大進展,除了證券市場、房地産市場,似乎只有逐漸興起的商品市場值得大多數投資者選擇。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投資領域,但目前國內的金融條件並不成熟,目前這類産品的投資缺少流動性和規模效應,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便不可能大幅參與。在這種情況下,就會出現一個矛盾,金融投資渠道拓寬速度遠遠跟不上社會可用資金的積累速度,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價格”才能調節這一矛盾,未來趨勢是,整個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産價格都會出現普遍性上漲。投資者要做的事情就是選好投資産品,耐心的等待收穫。(理財專欄作家,世元金行高級研究員 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