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巴曙松:外部環境制約中國利率調整空間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07:3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 盧曉平○編輯 衡道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今年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如何理解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內涵?為此,上證演播廳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研究員,進行詳細解讀。

  上海證券報: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今年要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您對此如何理解?

  巴曙松:貨幣政策從應對危機時期的寬鬆轉向穩健,顯示了宏觀政策的重點正在出現變化。從政府工作報告來看,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表現在對整個貨幣信貸增長速度的調控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1年廣義貨幣(M2)的增長目標是16%,與2009年30%左右、2010年19%的增速相比,今年的增速目標出現了平穩回落。考慮到今年將抑制通脹放在宏觀政策的首要位置,可以説在宏觀政策的分工中,2011年積極的財政政策重點在於推進結構調整,而穩健的貨幣政策重點在於抑制通脹壓力。

  上海證券報:廣義貨幣16%的增長目標,是否偏低?

  巴曙松:16%的廣義貨幣增長速度是否合適,確實是業界十分關心的問題,擔心是否緊縮過度,或者是過於寬鬆。我想可以從幾個方面考察:一是從歷史上來看,該速度位於歷史平均水平附近;其次,隨著社會融資渠道多元化,對融資不能僅看信貸和通常的貨幣供應增長速度,還需要考察社會融資總量。

  從政策工具的組合運用來看,隨著融資渠道的多元化,如果更多關注社會融資總量,則央行在政策工具選擇中,就應當逐步轉向一些利率等價格工具,因為對於信貸之外的多種直接融資渠道來説,價格工具調控引導的效果更為明顯。

  上海證券報:“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多處提及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您對此有何看法?

  巴曙松:在金融機構改革取得重大進展之後,金融價格機制的改革應當佔據主要位置,其中重要的就是利率和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

  “十二五”期間,利率市場化方面的可能圖景是:大力推動非金融企業債務工具的發行及其利率的市場化,繼續擴大市場化定價的直接融資的比重,近期超短期融資券的推出也説明了這一點;推出存款保險制度,設立專門的存款保險機構;選擇合適的金融機構進行試點,並將試點影響範圍限制在可控範圍內;在對試點經驗進行總結之後,擇機推進全面利率市場化。

  上海證券報:在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央行會否頻繁調整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

  巴曙松:利率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價走勢。如果對下半年的物價回落持樂觀態度,則全年加息的空間就不大,估計在上半年物價壓力大的時期可能會有1-2次加息。同時也可以看到,在最近的宏觀調控中,利率政策的跟進速度更快,這是值得關注的一個新趨勢。而在將社會融資總量作為監測工具之後,對於利率工具的運用可能會更為靈活和頻繁。

  美國、歐盟、日本等經濟體,現在都刻意保持了相當低的利率水平,這是當前中國利率政策調整的外部環境,這個外部環境就制約了中國利率政策大幅調整的空間。

  在國際收支失衡的條件下,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往往更多是為了對衝剩餘的流動性,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與央票的發行等對衝工具的運用頻繁與否,取決於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如果持續有大量的貿易盈餘和資本項目流入,包括準備金率在內的貨幣對衝工具可能就會頻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