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座大山”難以壓垮中國製造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作者:陳業

  在中國龐大的企業群中,有許多是靠外向型的加工製造為生。金融海嘯發生後,海外需求一度銳減,給這部分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衝擊。隨著這兩年海外市場的逐漸回暖,出口製造型企業手中的訂單又多了起來。不過,新的問題接踵而至。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價格上漲和人民幣升值成了壓在企業頭上的“三座大山”。在此情況下,中國製造還有競爭力嗎?

  在最近的採購中,國外採購商用他們的出價説明,中國製造依舊生機勃勃。最近有新聞報道説,3月以後,國際買家下單的高峰期逐漸到來,為保證産品質量和交貨期,部分中國製造商和境外採購商不再在價格上膠著,而是逐漸達成共識,共同承擔上漲的生産成本。英國一家公司的採購代表表示,亞洲不少國家或地區在質量控制和物流配套等方面不理想,而中國製造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不再只是提供低成本、低質量的産品,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優質産品,採購商還是願意出較高的價格來購買好品質的産品。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製造商紛紛將今年出口訂單價格提高,將成本部分或全部轉移給國際採購商。

  上述新聞意味著,“三座大山”對中國製造的壓力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可怕。首先,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影響大同小異。無論銅、棉花等大宗商品價格如何瘋狂,大多數企業都得付出相同的價格從市場上買入。其次,勞動力價格上漲,也並非中國獨有。在印度、越南等地,由於工會力量強大,工資上漲的速度甚至更快。例如,2007年印度的平均工資水平上漲了14%,而中國不過8%左右。Dragonomics的統計更是顯示,從 2003年-2010年,中國服裝製造業的勞動生産率年均提高13%,抵消了工資的大部分漲幅。中國勞動生産率的增幅遠遠超過了巴西、越南、印尼和土耳其。第三,本幣面臨升值壓力也是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通病”。去年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升值速度都超過了人民幣,即便像越南那樣多次貶值本幣的國家,其較高的通脹率也拉升了實際匯率。從歷史上看,2005年-2007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接近20%,但中國出口增長速度在這一階段幾乎沒有改變。

  由此可見,“三座大山”並非只壓著中國製造,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備受煎熬。出口製造企業當然不可能獨自消化成本上漲,在新一輪的採購和價格談判中,採購商只得面臨世界範圍內的全行業漲價。這個時候,中國獨特的競爭優勢就凸顯出來了。經過一二十年的經營,中國製造業現有的規模優勢和産業集群實力超強。例如,2010年,中國的紗産量佔世界份額的46%;化纖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42.6%;計算機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68%;手機産量超過世界總産量的 70%;數碼相機産量佔世界總産量的65%等等。另外,世界銀行的研究發現,中國的基礎設施水平與韓國相當。這種發達的基礎設施水準顯然不是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可以比擬的。所以,雖然有“強敵”環繞,但從整體上看,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依舊十分強大。説到底,中國製造的競爭力是個系統競爭力,非單一因素的優劣可以相比。

  總之,憑藉長期積累的雄厚基礎和獨特的系統競爭優勢,“中國製造”應該能安然度過三大壓力考驗,並繼續發展。

  (作者係安邦諮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