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人民幣國際化能釋放過剩流動性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9日 02: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聶偉柱

  境外人民幣直投開閘之後,人民幣國際化前景更加值得期待。

  3月8日,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示,人民幣登上國際舞臺正恰逢其時。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有助於進一步提升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增強中國在國際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影響力。

  事實上,在今年兩會期間,人民幣國際化問題已成為代表委員最為關注的熱點話題之一。九三學社中央在其提案中表示,金融危機後的國際貨幣體系不利於國際經濟與金融的穩定,不利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推動人民幣的“國際貨幣戰略”已經刻不容緩。

  人民幣國際化正當時

  一般而言,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國際化貨幣至少要具備三項基本職能,即結算職能、投資職能和儲備職能。

  2010年,央行宣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範圍從啟動之初的5個城市擴大至20個省區市,參與的出口企業從365家擴大至近7萬家。

  2011年1月,央行又發佈了《境外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試點管理辦法》,允許境內機構以人民幣開展境外直接投資。上述兩個試點意味著,截至目前,人民幣的結算職能初具雛形,而投資職能則剛剛起步。

  全國政協委員、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認為,就當前而言,通過貿易結算和對外投資等手段促進人民幣跨境流通,對於部分釋放國內多餘的流動性,緩解國內通脹壓力和資産泡沫風險,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九三學社中央在名為《關於人民幣“國際貨幣戰略”的提案》中稱,借鑒歷史經驗,我們已經具有了相當的經濟實力,“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應成為我國經濟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全國政協委員、進出口銀行董事長李若谷在其《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人民國際化》一書中稱,“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歷程,有助於降低人民幣的匯價風險,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鑄幣稅收入,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和國際地位,使我國經濟增長的環境更加有利。”

  多點尋求突破

  與此同時,馬蔚華還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將面臨跨境資本流動衝擊和利率匯率波動風險加大等挑戰,因而是一個長期、艱難的過程,應遵循“積極穩健、有序推進”的原則,分階段、有步驟地加以推進。

  一般而言,一國貨幣的國際化一般都經歷通過離岸中心對外輻射的過程,馬蔚華認為,在港深建立人民幣離岸中心是較現實的選擇。

  馬蔚華建議稱,應鼓勵深港兩地金融機構合作推出以人民幣計價或交割的各種創新性金融産品;支持境內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進一步發展香港人民幣債券市場。

  截至今年1月末,跨境人民幣結算總量中約75%是通過香港來完成的,香港地區的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達到3706億元,預計未來五年內將躍升至2萬億元。

  而另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浦發銀行董事長吉曉輝還認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當務之急是加速推進國內外匯市場發展,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掌握人民幣匯率定價權,為迎接國際化的挑戰打好堅實的市場基礎。

  從歷史經驗看,成功的貨幣國際化取決於擁有一個能夠與國際市場平穩接軌並且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外匯市場,其要素包括完善的市場運行架構、完整的外匯金融産品鏈、大量熟悉匯率金融産品和國際市場操作的專業從業人員等。但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上述條件並不完全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