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保障時代是否意味著通脹時代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從2010年開始,被全球金融危機中斷的中國保障時代重新開啟。這是正確的舉措,有了全民保障體制,才有中國勞動力的統一大市場,掠奪式的開發模式才能告一段落。

  從2010年財政決算報告看,中央財政的赤字不多,佔GDP的2.5%,佔收入的12%,與預算相差無幾。這並不等於未來中國財政收支將一直保持平衡,財政欠賬風險極大。未來的通脹壓力將以銀行壞賬、地方政府赤字、地方債與企業債增加等其他方式錶現出來。市場效率不提升,保障時代將伴隨通脹壓力。

  有幾個方向值得密切注意。

  一是財政支出直線上升。

  根據2011年預算報告,今年全國財政收入89720億元,增長8%,同時從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1500億元;全國財政支出100220億元,增長11.9%,全國財政收支差額9000億元。財政支出達到10萬億元的平臺。與此同時,未來我國GDP增速將略有下降,而稅收也不得不同步下降。“十一五”期間,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1.2%,2010年國內生産總值將近40萬億元人民幣。“十一五”期間我國稅收節節上升,未來不可能維持如此高的增速。

  二是民生與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將不斷加大。

  根據2011年財政預算報告,中央財政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合計10509.92億元,增長18.1%;中央財政“三農”支出安排9884.5億元,增長15.2%;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和轉移支付37310億元,增長15.3%。此外,農業水利、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等支出也與民生密切相關。民生支出合計將佔中央財政支出的2/3左右。

  相比“十一五”,未來支出只會上升不會下降。從預算報告可知,2006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的各項支出共3397億元,增長14.2%;之後逐年上升,到2010年,中央財政實際“三農”支出8579.7億元,增長18.3%,超過了年初8183億元的預算規模。

  三是地方政府收入將大幅下降。

  在民生領域的支出中,無論是教育還是農業,大部分資金由地方政府配套支持,但地方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拍地收入。雖然根據財政部2010年預算執行情況,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總量相抵,差額僅2000億元,經國務院同意由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彌補,但是現實要嚴峻得多。2011年地方政府收入將大幅下降2萬億元左右,根據財政部的報告,去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級收入3.26萬億元;其中土地出讓收入2.91萬億元,完成預算的213.2%。按照今年2月份的土地拍賣情況,地方土地財政收入將減少1.5萬億元以上。

  與此同時,地方支出大幅增加,201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組織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教科文衛委員會、農業農村委員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成立4個調研組,調查的結果顯示,地方政府配套資金難以跟上。2010年,以保障房建設為例,儘管中央財政提高了對地方廉租住房建設的資金補助標準,但平均到每套住房也只有2.37萬元,僅相當於投資額的30%左右。按此推算,僅保障房一項,“十二五”期間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就缺乏2萬多億元,加上原有的十幾萬億元的顯性、隱性負債,地方政府無米下鍋。

  四是政府的行政成本易上難下。

  面臨嚴峻的支出壓力,財政部等部門決心壓縮行政開支,雖然根據財政預算報告,對2011年出國(境)經費、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公務接待費等三項經費支出按不超過2009年壓縮後的規模安排。由於我國行政規模過於龐大,而公務員隊伍仍在擴張,即便壓縮開支,總體規模依然在增長,起碼人頭開支就在增加。

  讀遍預算全文,無法找到行政支出的數據,排除預算中所列的項目,2011年支出包含投資與行政費用在內,大致19147億元。引用國家預防腐敗局的數據,根據2006年國家決算統計,全國財政支出4.04萬億元,比2004年增長42%,年均增長率為19%。全國行政支出比2004年增長33%,年均增長率為15%。

  五是資源價格上升,我國的電力企業全線虧損,面臨著資源價格繼續上升的壓力。

  2011年,我國將面對資源與勞動力價格上升,剛性支出難以下降,地方隱性負債繼續上升的壓力。企業的效率提升無法彌補支出的增加,今後數年,我國的通脹率從總體而言難以回落到4%以下。增加保障,必須同步提高企業效率,否則保障將伴隨通脹,除非房地産市場崩盤導致貨幣實際緊縮與實體經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