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5: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可治理通貨膨脹
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昨日在接受證券時報兩會報道組採訪時表示,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是治理通貨膨脹的一種方式,人民幣匯率加大彈性最理想的方式是改變單邊走向,變為雙向擺動。同時,存款準備金率仍然存在上調的空間,利率市場化目前還存在一定的障礙。
可考慮補貼小額儲戶
吳曉靈認為,利用利率工具對抗通貨膨脹是國際上通用的做法。在抑制通脹的過程中,要克服的負利率首先是貸款負利率。在要素市場的配置過程中,資金的價格如果長期處於負利率,就會降低資金的配置效率,而資金價格在信貸市場最主要的表現形式還是貸款利率。銀行和客戶在談貸款價格時談判能力較強,只要銀根收緊,市場上就會形成貸款的正利率。
而存款利率處於負利率狀態,會導致存款人利益受損,這實際上是國民收入分配領域中的問題。在一個自由的金融市場中,如果存款利率太低,客戶完全可以把資金用來購買其他商品,做到資産的保值增值,這對於中等收入階層來説都不是什麼大的問題,但對於小額存款人來説,他們並不具備金融市場上大的風險承受能力,一旦通脹發生,就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活。因此,吳曉靈建議在通脹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應該對小額存款人實行定額保值儲蓄。
據吳曉靈介紹,上世紀90年代,我國銀行實行過全面的保值儲蓄,但目前不少銀行都已上市,讓股東來對存款人進行利息補貼不太可能,但對於小額存款人,國家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補貼。
利率市場化目前存在障礙
吳曉靈認為,對於中國利率市場化的程度,社會上存在低估,在現有的利率結構下,利率市場化方面“還可以做很多事情”。目前我國利率還沒有實現市場化,主要存在三個方面:一是央行管控著存貸款利差,存款利率有上限,貸款利率則存在下限;二是對於農信社最高貸款利率有2.3倍的限制;三是對於企業發行債券的利率有不高於定期存款利率40%的限制,不過對於企業債券利率的限制,金融市場已通過其他工具進行了規避。
談到當前存貸款利差不能放開的原因,吳曉靈透露,這主要是因為央行擔心銀行改革還未經歷經濟週期性波動的考驗,我國銀行業的治理結構並不完善。一旦放開存貸款利差,央行擔心會出現不正當的競爭,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水平。這一領域的改革會不斷推進,但不會因為利差的存在對金融産品的開發和市場發展帶來過多的影響。
準備金率還有上調空間
經過多次提高之後,目前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接近20%,達到歷史高位水平。吳曉靈認為,根據目前的考量,各大商業銀行如果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話,只會是賺多賺少的問題,而不是虧多虧少的問題,所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還是有的。她舉了一個極端的例子,比如土耳其最極端的存款準備金率是 100%。吳曉靈特意強調,“中國不會像土耳其這樣極端,但是依然還有存款準備金率上調的空間。”
吳曉靈還表示,央行仍然會使用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這一貨幣政策調控工具,只不過在使用這一工具的時候,參考因素和計算方法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