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廣東省長笑談十二五不懼被超越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許可新

  假如多年的全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在“十二五”期間讓出“頭把交椅”,廣東會因此感到失落嗎?

  “(‘十二五’期間),別的省份可能會超過我們,我覺得這也是好事。”在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廣東代表團駐地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廣東省省長黃華華談起“十二五”的增長指標低於其他省份時,反而咧開嘴笑了起來。

  公開資料顯示,位列全國經濟總量前三位的廣東、江蘇、山東的“十二五”經濟增長目標均已公佈,分別為年均增長8%、10%、9%。三省雖都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但“三強”之內,廣東的預期增長目標卻是最低的。

  對此,黃華華表示,這是廣東主動降低經濟增速,以強化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結果。

  “轉變發展方式,對廣東尤其重要。”黃華華説,廣東過去是農業大省,得益於在全國率先改革開放,迅速做大了經濟總量,但回頭看,第一批進入廣東的企業,多數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處在産業低端,廣東亟待迅速實現經濟轉型升級。

  早期的“三來一補”等加工貿易企業,曾是廣東經濟快速崛起和為國家創匯的重要力量,但現在,這些加工貿易企業卻處在了全球産業鏈的最低端。黃華華説,當前,廣東擁有加工貿易企業接近4萬家,約佔全國的40%,廣東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任務特別艱巨。

  資源能源瓶頸也逼著廣東必須加快産業轉型升級。黃華華透露,目前,廣東的能源消費,九成以上依靠外部供給。“傳統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資源、能源負擔不起,廣東本來資源、能源就缺乏,而傳統的發展模式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我們根本承受不起。”

  黃華華説:“我們目前可能會暫時落後一點,但只要發展方式轉變了,接下來會發展得更快。”

  事實上,廣東積極調整經濟結構並非始於“十二五”。一個數字可以折射出過去近20年廣東在積極扭轉經濟結構的努力。

  1994年,廣東的財政收入佔GDP比例大概只有12.6%,到“十五”末的2005年,這一數字提升至19.8%。而到去年,這一數字已經攀升至25.6%。

  一般而言,伴隨著經濟的發展,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呈現逐步提高的趨勢,發達國家一般在40%~50%之間,發展中國家則在25%~30%之間。

  “財政佔GDP比重的變化,説明了我們産業的含金量在逐步變高,也説明我們結構調整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黃華華説。

  黃華華説,為實現從“製造大省”向“創造大省”的轉變,廣東未來將在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的同時,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區域發展不平衡則是制約廣東發展的另一瓶頸。黃華華昨日多次表示,區域協調不平衡是廣東最大的問題。

  在理順這一問題上,黃華華表示,首要仍是搞好珠三角地區的一體化,從而提升珠三角的國際競爭力,以及在全省的帶動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實施産業與勞動力的“雙轉移”政策,引導産業向不那麼發達的粵東西北部轉移。

  廣東2010年創造的4.5萬億元生産總值中,有約3.7萬億來自於發達的珠三角地區,佔約八成,而餘下的面積廣闊的粵東西北部地區,只貢獻了二成的經濟總量。

  黃華華説,“十二五”期間還將加大在粵東西北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建設河道、鐵路、電網、信息化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