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8日 0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張璐晶 |兩會現場報道
比起對軌道交通、高速鐵路等,動輒萬億的“慷慨”投資規模,10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例還未到4%。在捉襟見肘的經費面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的口號多少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關於提高教育經費在全國GDP中比例的政策由來已久。早在1993年制定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第48條中就曾明確提出,“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在本世紀末達到4%”。
也就是説,按此綱要,到2000年,4%已經成為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比的下限。
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54條也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民生産總值的比例應當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
但遺憾的是,即便是18年前的那一目標,迄今也尚未實現。
根據世界銀行2001年的統計,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為4.8%,而哥倫比亞、古巴、約旦、秘魯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佔GDP的均值為5.6%。
根據教育部財務司、《中國統計年鑒2009》及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計算,從2000年到2009年10年間,以4%的比例為目標,則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10年累計“欠賬”已達16843億元。2002年到2003年間,經費投入甚至還出現了0.06%的倒退。截至200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12231.09億元,佔國民生産總值的3.59%。
在邊遠地區,多年不引進中小學教師,或者留用多名50歲以上的農村老師和60歲以上的男老師“超期服役”、不讓退休的事情時有發生,直接導致教育質量的下降,從而進一步拉開中西部差距。
其背後的重要原因——也是經常被地方官員提及的原因,就是“財政困難”。
4%的目標何時才能實現?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年—2020年)》,在“保障經費投入”中再一次提到了“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並將實現這一目標定到了具體年份,“2012年達到4%”。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校長鐘秉林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規劃的藍圖已經描繪出來,現在關鍵是落實問題。
“我國GDP總量基數大,哪怕是百分之零點幾的投入增加,都會在教育領域産生很大的影響。”鐘秉林説。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教育體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則表示,4%一直達不到,可能是由於“我國和國際上統計口徑不一樣”。
“比如説發達國家,他們是指公共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他們的公共教育經費是指國家政府預算內的經費,而我們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是一個大口袋,預算內經費只是其中的一塊,還包括教育費附加,企業投入的教育經費,還有國家對校辦産業的免稅,這些都不在預算內。所以我們的口徑實際上比一些發達國家要大一些。”王烽説。
而財政部教科文司司長趙路曾表示,財政性教育經費至今沒有實現,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國家的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偏低,這也制約了國家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等社會各項公益事業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