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豆油廠扎堆轉産大豆蛋白 行業已現惡性價格戰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10: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胡軍華 查多

  對於食用油市場的起伏漲跌,黑龍江某食用油加工廠負責人林俊(化名)已經不再關心,在食用油市場摸爬滾打了13年後,林俊所在的食用油加工廠整體轉型為大豆蛋白加工廠。他説:“用大豆生産蛋白粉要比用大豆榨油的利潤高得多。”

  《第一財經日報》日前獲得的一份由中國大豆産業協會提供的報告顯示,據統計,中國的大豆蛋白出口已經在國際貿易中佔據50%的份額。國産大豆在榨油領域被進口大豆擠到“墻角”的時候,非轉基因的優勢讓中國大豆在大豆蛋白等食品工業領域成為國際範圍內的強勢産業,即便大豆貿易與加工的世界級巨頭美國嘉吉公司也要進口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

  憂慮也相伴而生,由於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上馬大豆蛋白加工項目,大豆蛋白粉的出口市場開始上演“價格戰”。

  根據中國大豆産業協會的調查,國內企業正在爭相上馬大豆蛋白粉項目,山東谷神集團董事長李登龍介紹,五年前,到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幾個國家,現在有五十多個國家來中國進口大豆蛋白粉,谷神集團的産品不愁銷售,生産能力從20萬噸擴大到60萬噸。

  除谷神集團外,全國最大的國産大豆加工企業九三油脂集團自2010年以來已經轉向大豆食品加工生産,中紡集團也正在準備開設大豆蛋白加工項目。林俊的工廠自1997年在黑龍江成立後,一直是收購國産大豆加工成豆油和做飼料用的豆粕,2010年,林俊決定投資約8000萬元,改做大豆蛋白粉。

  2008年以來中國食用油市場的動蕩已經讓林俊飽受折磨。2008年,豆油的市場價格一度攀升至每噸1.5萬~1.6萬元,此後市場價格一路跳水,豆油價格最低腰斬至每噸8000元上下。價格的急漲急跌令企業無所適從,而國産大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價格經常高於進口大豆,使用國産大豆作為原料的食用油加工企業不時處於微利或者虧損的狀態,一些企業只能關門大吉。

  與豆油生産企業的尷尬處境相比,蛋白粉加工的利潤要好得多。林俊的榨油廠全部改造完成後,預計年産7萬噸大豆蛋白,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林俊將來的工廠財務內部收益率為27.73%,投資回收期5.19年,年平均稅後新增利潤總額4802萬元。與國內食用油加工行業約5%的利潤率相比,大豆蛋白27.73%的收益率幾乎是“暴利”。

  山松生物科技是一家在新加坡上市的蛋白粉生産企業,其蛋白粉的生産工廠分別位於山東和黑龍江等地。山松生物科技2008年年報顯示,當年大豆蛋白粉收入8.34億元,毛利潤2.04億元,毛利率達到24.5%。

  火腿腸是金鑼集團的主力産品之一,金鑼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介紹,火腿腸加工中有20%~30%是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動物蛋白是豬肉、雞肉和牛肉,填充的植物蛋白大多是大豆蛋白,以前金鑼集團是買蛋白粉,後來因為大豆蛋白的使用量很大,就配套建設了大豆蛋白的生産廠家,這個企業正是山松生物科技。除了滿足金鑼集團的植物蛋白需求,山松生物科技的蛋白粉還出口一部分。

  財報顯示,山松生物科技蛋白粉等産品2008年對歐盟出口為7758萬元,2009年增長到1.66億元。

  林俊新工廠上馬前做的研究報告顯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中國僅有吉林前郭、黑龍江三江、湖北雲夢等少數廠家生産大豆蛋白,近幾年,隨著中國植物蛋白應用市場的日益擴大,尤其是肉類製品行業應用量的迅速增加,國內又紛紛投資興建大豆分離蛋白加工廠,如雙匯集團、九三油脂集團等實力雄厚的企業,總數已達50余家。在國際市場上,美國有2500余種食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日本每年消耗大豆蛋白達60余萬噸。美國嘉吉公司一方面大量向中國出口轉基因大豆,另一方面卻從中國大量進口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紐崔萊”,就是使用中國的大豆蛋白為原料製作的。

  大量大豆蛋白企業興起讓該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國大豆産業協會表示,據加工企業反映,目前國內大豆蛋白出口企業之間競相殺價,存在惡性競爭。國産非轉基因大豆蛋白粉,出口價已經下降到2萬元/噸,而進口國外的價格仍保持在3萬~5萬元/噸。如果國家不注意引導企業克服惡性競爭,不引導加工企業建立標準、品牌,就很容易被國際壟斷企業所利用。稍有風吹草動,國産大豆加工業將因惡性競爭毀滅,向大豆油脂加工一樣,被國外壟斷企業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