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際糧價瘋漲拷問中國糧食安全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代表委員談全球糧價上漲下的中國策

  世界正面臨糧價上漲帶來的威脅。

  聯合國糧農組織日前公佈,全球食品價格指數2月創下歷史新高,超越2008年峰值,且未來幾個月可能繼續上漲。

  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農業大國,國際糧價飆升在中國國內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在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和物價調控的艱難平衡中,政府該如何出手應對?相關措施對農業生産影響幾何?業內專家和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發表了真知灼見。

  糧價上漲或成長期趨勢

  世界農産品價格逢災必漲,已成為一種趨勢。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糧食局副局長劉惠分析認為,去年以來由於俄羅斯、烏克蘭、澳大利亞等世界糧食主産國自然災害頻發,造成減産,加之投機資金炒作以及發展生物燃料等多重因素推波助瀾,致使全球糧食價格不斷攀升。

  今年2月份,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玉米、小麥和大豆期貨價格分別衝至2008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最高水平,同比價格分別上漲了78%、60%和52%。

  業內人士表示,受中東北非地區局勢的影響,3月2日紐約市場油價重新站上每桶100美元的高位,使得市場普遍預計世界糧食價格未來仍有一定的上漲空間。

  全國人大代表、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岳德榮表示,全球糧食供求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判斷説,糧價年度之間會出現波動,但是從長期看,國際糧價將呈現上漲趨勢。 

  國內糧價仍有穩定基礎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李國祥認為,中國和世界糧食市場素來隔著“防火墻”,二者之間互相略有影響,但不存在決定性的關係。2010年,國際麥價因俄羅斯等地災害全年上漲近45%,但國內麥價僅上漲5.1%。

  全國政協委員、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也判斷,今年國內糧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因為除了大豆進口量較大外,目前國內糧食基本是自給自足,在去年糧食産量實現“七連增”的情況下,國內糧食庫存充裕,供應是有保障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5日説:“國家小麥儲備處於健康水平。”他説,目前中國的糧食庫存消費比超過40%,遠遠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糧食自給率仍有望保持在95%以上。

  “但是間接影響是有的,因為如果國際糧價走高,有些企業就會出口糧食,造成國內供應減少,有必要時國家可以通過徵收出口稅進行調節。”黃海委員説。

  值得關注的是,去東今春國內冬小麥主産區遭遇幾十年不遇的旱情,有一定的減産預期,麥價上漲,並帶動玉米、早秈稻、強麥等關聯品種一起上漲。

  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包括擴大抗旱補助、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在內的扶持糧食生産的10條措施,將2011年生産的三等早秈稻、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102元、107元、128元。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繼續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今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每50公斤提高5到7元。

  岳德榮代表表示,在國內調控物價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依然提高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這透露出國家不會通過打壓原糧收購價來穩定物價的信號。

  “瘋狂的糧價”拷問中國糧食安全

  國際糧價的瘋狂漲勢讓中國重新審視糧食安全問題。

  “即使全世界糧食都給中國,也不能解決所有人吃飯的問題,中國必須自己解決好糧食問題。”劉惠代表説。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代表建議,一方面要繼續增加包括水利設施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完善糧食儲備設施和制度,避免出現谷賤傷農;另一方面,在物價上漲壓力加大時,增加對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補助,減少糧價上漲對他們的衝擊。

  劉惠代表注意到,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很多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情願外出打工,也不願在家種地,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抓糧食生産方面遠沒有抓工業項目的積極性高。

  “根子就是農業可比效益低。”為此,劉惠代表建議,建立對13個糧食主産省的利益補償機制;提倡土地流轉,發揮土地的規模效益;提高科技對農業支撐,重視優良品種研發和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改變補貼模式,從補貼地畝轉為補貼生産糧食。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