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7日 00: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世紀》週刊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遲福林
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實質性突破,關鍵在於實現從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的轉變,確立民富優先的改革發展導向。我估計,這有可能成為今年“兩會”的熱議話題。“十二五”是從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發展轉變的關鍵五年。從實踐看,實現這個“轉變”,需要儘快形成“以消費為主導、城市化為載體、低碳為基本要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突破”的新格局。
——實現由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型與改革。
提高廣大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形成良好的消費預期,既是擴大國內市場消費的關鍵,又是民富優先、公平發展的客觀要求。
“十二五”時期,實現從投資主導向消費主導的轉變,初步形成消費主導的新格局,就會形成中長期公平與可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1978年中國消費率為62.1%,2009年降到48%,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低點。“十二五”有沒有可能將消費率從現在的48%提高到52%、53%甚至是55%左右?
我認為,“十二五”要初步形成消費主導的趨勢,主要取決於能否儘快啟動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如果能夠在提高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有效地緩解和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確立財産權保護的基本制度,確立財産公開制度和透明有序的收入分配秩序等方面取得突破,“十二五”消費率超過50%應當是沒有問題的。
——實現由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轉型與改革。
中國的貧富差距,相當大因素是城鄉的收入差距。中國的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進程,是形成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的一個重要因素。
從國際經驗看,工業化中後期的城市化率不低於55%,中國現在是46.6%,低於工業化進程大概10到15個百分點。“十二五”如果能夠實現城市化年均提高1到1.2個百分點,到“十二五”末將達到50%以上,有助於擴大國內消費,有助於國富向民富的轉變。為此,“十二五”發展方式轉型重在實現從工業化主導向城市化主導的轉變。
——實現由中高碳經濟向低碳經濟的轉型。
過去,我們能在黑煙囪下工作是一種驕傲。今天,低碳工作、低碳生活,是人們的基本追求。民富優先,需要發展低碳經濟。
中國作為轉型中的大國,推進低碳經濟的轉型,不僅是挑戰,更是一次機遇;不僅是節能減排,技術創新,更是破解結構性矛盾的關鍵;不僅是一場環境革命,更是一場深刻的生活方式革命和一場重大的制度革命。為此,“十二五”需要把經濟增長速度和能源消耗總量挂鉤,在能源量消耗指標下來控制經濟速度。2004年國家能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標準是201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是24億噸標準煤,但2007年就將該目標修改為27億噸標準煤。而2010年一次能源消費總量實際將達到32億噸標準煤,比2000年的14.5億噸增加1.2倍。那麼,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是什麼?在我看來,主要靠體制改革,包括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能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環境産權制度改革、碳交易體制機制建設等,都需要在“十二五”加快推進。
——實現公共産品短缺向城鄉基本服務均等化的轉型。
加快建立惠及13億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應對全社會基本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長的挑戰,這既是中國實現民富優先的根本所在,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當前城鄉居民名義收入差距為3.3倍,但是加上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城鄉實際收入差距達到6倍左右,城鄉實際收入差距中公共服務的因素佔到了40%左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經濟水平的某些制約,更有體制安排的問題。為此,要加快調整政府財政支出結構,建設公共財政;明確中央與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務中的職責;制定全國性的基本服務均等化規劃;加快推進公益機構改革。綜合各方面的條件看,應當明確把“初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十二五”發展的約束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