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推進現代農業:勿以農民失地為代價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20: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王超 李會報道

  受災害天氣和國際糧價飆升影響,我國糧食生産備受各界關注。代表今後農業生産發展方向的現代農業自然成為了今年兩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説,做好今年的“三農”工作,要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要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靠改革。

  眾所週知,我國現代農業進程的最大障礙就是我國地少人多。再加上土地流轉政策的不給力,農業生産很難實現真正的規模化和機械化。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常委張亞忠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這種一家一戶的耕作模式,農民肯定不會對農機産品有太大的需求,今後機械化進度會越來越緩慢。其根結就在於土地流轉要有突破,土地可以自由流轉,農業的集團化生産才能實現,大型農機産品才有需求。

  九三學社中央向兩會提交的《關於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建議》提案中建議,我國要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多種形式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採取引導種糧大戶、扶持仲介組織、鼓勵土地入股和租賃等多種形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土地流轉是必然趨勢,讓能人去種地,讓土地出更多的效益,是我們的目標。”張亞忠説。

  但在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下,貿然徹底放開土地流轉恐將造成很多社會問題。“徹底放開土地流轉最重要的前提是要讓失地農民能活得下去,活得更好。但我國很多農民工現在還無法在城市獲得戶口、社保和穩定的工作。還不能把他們手裏的土地‘奪走’。否則,很可能會出現一批失地又失業的農民,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説。

  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副院長袁漢民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目前,我國並未找到一個比較穩妥的土地流轉方式。各地所嘗試的股份制、公司化等方式並不是很理想,隱藏的風險都很大。

  “目前的土地流轉大部分還屬於政府推進,有些地區甚至是強行把農民的土地轉租給企業30年。企業所給的租金也很低,大概是800斤稻穀或是1000元錢。農民在土地流轉中並未真實受益。”鄭風田説。

  對此,溫家寶強調,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因地制宜、從實際出發,堅持尊重農民意願、維護農民權益,反對形式主義和強迫命令。

  土地流轉不能徹底放開,並不意味著給現代農業發展按下了暫停鍵。“推進農業生産的規模化並非只有把大量的耕地集中在少數人手裏這一條路。我們還有捷徑可走。”鄭風田説。

  鄭風田表示,農村裏大部分的年輕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剩下的都是婦孺老幼。對他們而言,種田可以説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各級政府今後的工作重點應該是出錢將耕地統一平整,把節水灌溉等基礎設施建設齊全。然後,在一定區域內採取統一播種、統一施肥、統一收割的生産方式。農民只需要支付給承辦方一部分費用即可。

  這樣的方式可以解決我國很多的難題。鄭風田表示,首先,有利於我國節水灌溉工作的推進。節水灌溉設施價格昂貴,單靠農民是無力承擔的,只有國家出錢。採用節水灌溉可以節水3/4~4/5,更有利於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其次,有利於我國配方施肥工作的進展。我國過量施肥現象十分嚴重。由於知識等因素,農民沒辦法自己進行配方施肥。進行統一施肥之後,國家應該承擔起這個重任。最後,有利於我國口糧安全的保證。實行統一生産之後,種植糧食會變得更加省時省力,刺激農民的種糧積極性。

  更加重要的一點是,採取這種模式不會搶佔農民的土地。“土地還是農民自己的,收成也是農民的,國家補貼也會一一到位,甚至不會耽擱農民外出打工,有利於提高農民收入。”鄭風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