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公立醫院要公益 國家必須給補償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6日 07: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王雪迎

  因為尖銳批評公立醫院的營利取向,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原司長朱幼棣被視為醫藥衛生制度改革中的批判者。但同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兩位公立醫院副院長林野和林紹彬見到他時,卻沒有顯露敵意。3月4日,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和新浪網的聯合訪談現場,“批判者”和被批判的對象圍繞公立醫院改革的問題各抒己見,並未出現人們意料中的針鋒相對。

  朱幼棣曾在《大國醫改》一書中,對公立醫院缺失公益性而追求利益進行指責。訪談現場,他舊話重提,並探討了導致這一現象的制度原因。在他看來,“管辦不分”是中國衛生體制上需要改革的重要問題。“在計劃經濟時代,這個體制沒有産生任何矛盾。”朱幼棣説,但自從上世紀80年代改革以後,這個體制的問題就凸顯出來,並給公立醫院的改革增加了很大難度。

  “必須承認醫療服務是一個市場,市場是有層次的。國家管什麼、包什麼、什麼應該交還市場,都應該確定。”朱幼棣説。但事實上,由於管辦不分,公共衛生部門與眾多的公立醫院一家,公立醫院這種集中度與利益取向,促使衛生行政部門為公立醫院制定週密的制度安排,結果,越是中心城市,技術與資金集中度越高,公立大醫院林立。

  直接參與公立醫院管理的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副院長林野和福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副院長林紹彬,同樣感覺到這種體制的問題。林紹彬也承認:“在國內特殊情況下,管辦分開應該是趨勢。”

  不過,他堅持認為,這種改革“需要一個過程,要採取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

  對於改革方案中與公立醫院改革相關的內容,兩位副院長均結合自己的體驗指出,補償機制的設立,是使公立醫院增強公益性的必要條件。

  “要發揮公立醫院在醫改中更重要的關鍵作用,補償機制要到位、要實現。”據林野介紹,這幾年,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的經費中,行政撥款從沒超過7%,其它的超過93%的經費要通過醫院提供醫療服務來維持。他認為,除非國家能夠補足這93%的費用來源,否則公立醫院改革的公益性很難保證,甚至正常運轉都會有困難。

  林紹彬也表示,“政府財力有限,支持不到位,是公立醫院普遍存在的問題”。這名地方公立醫院的副院長表示,目前地方財政的撥補,只佔大醫院全年支出的5%或6%,有些地方好一些,能達到10%,“在政府撥補不到位的情況下,醫院難免要通過它的診療費、技術費,還有檢查費等,維持醫護人員的工資、勞務和福利”。

  “公立醫院的改革,醫護人員是主力軍,是參與者。”林野説,“但不是改革醫院就能解決公立醫院看病難的問題的。”2010年,衛生部正式啟動公立醫院臨床路徑改革,北大口腔醫院就是首批試點醫院。

  林野説,在世界各國,臨床路徑是改變公立醫院運營機制的一種方法,它可以縮短住院時間,減少費用。

  “按照衛生部要求,公立醫院要建立質量標準,改善服務,北大口腔醫院現在試行24小時服務,365天服務,試行24小時預約掛號,鼓勵夜診、節假日門診,目前都做了,但老百姓看病難的問題是不是真正得到緩解了?”林野對此表示懷疑。

  林紹彬也認為,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但現在,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卻門可羅雀。他建議,充分利用大醫院、中等醫院、小醫院之間的優勢互補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國初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多年來經歷了從崩潰到重建的過程”,朱幼棣説,應考慮“建立一個交流合作的過程,重新建立醫療衛生服務的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