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今年中國財政赤字降至9000億 積極財政力控風險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5日 1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新華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韓潔、何雨欣)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一度逼近3%國際警戒線的財政赤字率有望在2011年回落至2%左右的安全地帶。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披露,2011年中國擬安排財政赤字9000億元,這一規模低於2009年預算安排的9500億元和2010年初安排的10500億元赤字。

  中國權威財經專家説,在歐元區、美日等發達國家財政赤字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中國縮減財政赤字規模在向外界強調積極財政政策仍保持適度擴張的同時,也釋放出中國有力調控財政風險的積極信號。

  政府擴大支出規模、增加財政赤字,是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體現。2008年底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後,中國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以應對危機影響。2009年赤字規模猛增至9500億元,曾創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高赤字紀錄。

  根據201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中國擬安排中央財政赤字7000億元,繼續代地方發行2000億元地方債並納入地方預算,赤字規模比上年預算減少1500億元。

  “9000億元赤字規模,與本輪積極財政政策實施之前2003年的歷史最大規模赤字3198億元相比,在絕對量上依然很大,意味著積極財政擴張力度依然強勁。”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對新華社記者説。

  “當前中國之所以需要繼續保持一定的財政刺激力度,主要考慮到世界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經濟走向穩定增長還需要政策支持。”賈康説,無論是完成應對危機中實施的建設項目,還是啟動“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以及應對通脹風險和加快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改革,都需要財政增加投入,需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然而,大規模增加赤字,勢必加大財政風險。目前,國際上通常用兩個指標來評價一國財政風險:一個是赤字佔GDP比重,即赤字率不超過3%;另一個是國債餘額佔GDP比重,即負債率不超過60%。

  根據5日披露的財政預算報告,今年中國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將比過去兩年有所下降,赤字率從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中國中央財政國債餘額為67526.91億元,相對於近40萬億元的GDP總量而言,負債率遠低於國際警戒線。

  “這種調整是積極穩妥、合理可行的。”全國人大代表、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指出,總體來講,赤字規模在一定程度上對風險有影響,政府要謹慎應對。今年將赤字率回調至2%左右,既考慮了鞏固和發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需要,也體現了促進財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環顧世界,歐美日等國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計劃,導致各國赤字率和公共債務大幅上揚。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在2010年赤字率高達8.9%的基礎上,2011年赤字率將攀升至10.9%。而日本,2010財年的財政赤字率也超過了9%,今年其公共債務佔GDP比重甚至將達到1.8倍,居發達國家之首。

  赤字的可控性對政府財政風險至關重要。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高培勇指出,儘管中國赤字率有所下降,但仍要注意防範風險,特別是要加強對潛在風險的防控,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管理,增強財政的可持續性。

  對此,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提出,將對地方政府性債務進行全面審計,實行全口徑監管,研究建立規範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

  2010年底,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中國在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同時,將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穩健,“一松一穩”的財政貨幣政策組合取代了原先的“雙擴張”政策。“十二五”開局,中國未來財政政策的走向備受關注。

  “積極財政政策的退出絕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調整中逐步淡出。隨著‘十二五’開局,中國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財政政策有必要淡化擴張性色彩,逐步向中性調整,最終財政貨幣政策回歸本輪危機前的‘雙穩健’狀態”。賈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