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魯寧:麵粉增白禁令為何等了二十年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3日 08: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早報首席評論員 魯寧

  經過公眾、國家糧食局、大型麵粉生産企業、有良知的專家學者以及眾媒體持續20餘年的奔走呼號,本週二,衛生部等七部委共同頒行一道禁令,從5月1日起,禁止麵粉企業在生産過程對麵粉作人為增白,現有被大量甚至超量使用的兩種食品添加劑被禁止生産。也就是説,除去繼續暗地裏“偷雞摸狗”的少量企業,至少就市場基本面看,麵粉被人為增白將成為一段不光彩的歷史。

  麵粉人為增白的種種歷史污斑,涉及部分麵粉企業以次充好的利欲熏心;涉及部分專家學者甘當利益集團槍手的“不厚道”;也涉及有關部門監管乏力或被利益“收買”;還涉及既互相割據又犬牙交錯的食品安全監督體制,以及該體制必然導致的“有利可圖的監管一哄而上,吃力不討好、無利可圖的監管互相推諉”的痼疾。

  涉及麵粉增白的部門很多,每個部門在禁與不禁的爭執中持何表現、作何表演,都已被歷史記錄在案。我們只知道,前天的“禁令”由國家七個部委共同簽發。

  迄今為止,世界範圍內沒有哪家權威機構能證明,嚴格按劑量添加增白劑的麵粉已對食用者構成了直接病理傷害。有鋻於此,國際上有禁止麵粉增白的如歐盟,也有允許適量添加的如美國。所以,這也就成了衛生部長期為麵粉增白做辯解的理由之所在。

  只是,沒有直接傷害並不等於傷害不可能存在。由於部分麵粉企業昧著良心在劣質麵粉中超量使用增白劑,將劣質麵粉“打扮”為“高檔麵粉”的劣行實際上大量存在,它早已年復一年對消費者健康構成事實上的損害。要知道,至少有半個中國的民眾將麵食作為日常主食。

  許多時候,“監管們”無利不起早是常態。共同下達麵粉增白禁令的七個部委,個個擁有程度不同的行政監管權,人們沒有證據可證明,其中有誰在禁與不禁的博弈中借機直接獲利。但市場行為與政府行為混淆、運動員與裁判不分的格局下,人們卻有充足的想像空間和理由,懷疑某些部門棄公眾健康安全于不顧,從中渾水摸魚謀利。

  這些年,中國百姓在食品消費領域,除了長期“被增白”,還包括諸如“被轉基因”、“被加碘”、“被低糖”,不勝枚舉。假使增白麵粉真的無害,又為什麼最終在禁産增白麵粉之外,乾脆直接禁止兩種增白劑的生産?如果不是背後存有潛在的漏洞,怎麼解釋都説不通。

  再譬如,“被加碘”也長期讓人窩火,有關部門先是咬緊牙關不承認當初“全民加碘”有問題,實在頂不住了,又稍稍在“《食用鹽碘含量》徵求意見稿編制説明”中承認:“目前中國食鹽中碘含量偏高,儘管全國水平處於可接受水平,但有約5個省市處於過量水平,16個省市處於大於適宜量水平,因此有下調餘地。”須知,中國大陸總共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有超過三分之二,食言含碘超過適宜量——即“過量”,卻非得絞盡腦汁玩文字遊戲,説成“大於適宜量水平”。早知今日文過飾非“活受罪”,早先為何不把精力用於腳踏實地抓監管?!

  事涉食品安全,説政府部門不努力,也許並不客觀,但客觀存在的是有關部門的公信力直線下降。即便到了非糾錯不可時,仍然對真相支支吾吾,試圖掩蓋“此前”之失誤,幻想大事化小,避免再被輿論“糾纏”——這些不能不説是失信於民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