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十二五規劃降低發展增速 點剎車意在擠掉經濟水分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22: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晏琴報道

  當前,幾乎所有發達國家都在試圖加速擴張經濟,以期從全球金融危機中完全復蘇過來,而中國卻正試圖“踩剎車”。

  據悉,我國“十二五”規劃已確定未來五年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率為7%。這比過去五年設定的7.5%的目標低,也是近20年來各“五年規劃”中較低的一個。

  追溯以往,上一次將經濟增長目標設定在7%的是“十五”計劃,中國剛從亞洲金融危機中復蘇過來,旨在促使經濟發展快車穩定運行。而這一次,中國政府卻希望經濟增長能夠放緩,以追求有質量的發展。

  經濟界普遍認為,將“十二五”增速目標調至7%,反映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新趨勢和轉捩點,同時也有利於擠出經濟增長的水分。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將淡化GDP增長速度,轉而強調結構調整,中央下調預期增速是非常理智的做法。因為轉型階段必須減速,否則轉型無法進行。”香港招銀國際金融有限公司投資銀行高級副總裁鄭磊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

  過去30年間,每年超過9%的經濟增長速度被世界稱為“中國奇跡”。然而,另一個事實是,經濟奇跡背後代價不菲,如污染嚴重和經濟發展不平衡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淮警告説,如果不進行結構調整,壓低經濟增速,則經濟很有可能會進入強制性調整危機階段。在陳淮看來,寧願承受一定的低效益階段,也不能讓高增長累計到不可收拾強制調整。

  不過,觀察者們提醒説,中央設定的目標通常會低估實際增長,7%的增長目標不應該僅僅只從字面上理解,這一目標更重要的意義在於,作為對世界和各省官員釋放的信號,即它要求中國經濟自主增長,以國內消費為基礎,並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

  鄭磊對記者表示,“在7%增長中,如果是靠內需消費拉動的佔了比較大的比例,這對中國絕對是好事,好過靠投資和廉價品出口拉動的10%以上的GDP增幅。”

  “主觀目標、客觀因素和現實壓力是促成‘十二五’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下調的主要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指出。

  然而,業界擔憂,跟地方政府的增長計劃擺在一起時,高層試圖擠掉經濟水分的目標可能會變得不妙。

  這一點從目前各省市初步公佈的“十二五”建議亦可看出。據了解, “十二五”期間各地經濟增長目標普遍高於7%,至少有青海、廣西、重慶等10個省(市、區),提出未來五年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折算為年均GDP增速接近15%。

  “沒有人真會把7%當做其增長目標,誰的目標都想比這高。”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調整,美國安可顧問公司大中華區主席肯尼思賈勒特説,即使國家的經濟增長目標降低了,地方官員也不大可能通過降低自己雄心勃勃的目標來加以配合。

  “金融危機後,地方政府並沒有改變對投資的依賴,也沒有改變對高增長的依賴,目前發展方式的轉變還是非常遲緩。地方投資衝動仍然是‘十二五’期間經濟結構調整面臨的一個大問題。” 美國格林證券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孫飛對《中國産經新聞》記者表示,在GDP挂帥的情況沒有改變前,地方政府的天平很容易向追求速度一側偏重,調整經濟結構的動力也就不足。

  孫飛對記者表示,沒有一定的發展速度,當然會有問題,不管是從人口結構,還是從中國經濟現在的發展水平來看,都不支持今後五年經濟增長率大幅下降。但是眼下,維持前十年的高增長模式已經不現實。各級地方政府作為政策實施者,如何協調增長速度和結構調整之間的關係,將是未來中國經濟成功轉型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