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産學研一體化或成自主創新“核動力”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2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每次金融危機都會孕育一場新的科技革命。這一世界經濟歷史所表明的規律在中國已初顯苗頭。

  2月25日,有消息稱,長期領跑國內經濟發展的長三角地區正謀求發展模式的一次整體“躍升”,鎖定目標打造國內創新發展的“前沿陣地”。上海已出臺貫徹《長江三角洲地區區域規劃》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快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一體化發展,推動長三角率先建成國家自主創新綜合試驗示範區”。

  與此同時,北京市也表示,“十二五”期間每年將有100億元通過政府股權投資、投資補助或貼息等方式,支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項目建設。

  兩大城市的做法固然令人欣喜,但由於欠賬過多並不能急於求成。“從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居於領先水平的區域東南沿海來看,我國部分産業依然是技術底子薄弱,高端人才短缺。即使在高校很集中的城市,也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産業,關鍵技術瓶頸也未能突破,科研優勢也沒有充分轉化為産業優勢。”在2月23日召開的紫光閣經濟論壇上,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高技術産業研究室主任曾智澤告訴《中國産經新聞》記者。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經濟學家辜勝阻也表示,我國企業自主創新還面臨四大問題:動力不足、不想創新;風險太大、不敢創新;能力有限、不會創新;融資太難、不能創新。“這些問題存在的原因就在於激情不夠。”

  辜勝阻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這樣一對夫妻,丈夫是做事業,幾千萬元的資本金,一年下來利潤幾十萬元,繳納各種稅費後,所剩無幾。妻子是做投資,只有幾十萬塊錢,最後一年下來賺幾千萬元。“這樣一種利潤的差異,就會引導我國資本虛擬化,産業空心化。”

  實際上,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國人的創業激情就十分濃厚,而現在則需要重新找回那種激情。有預測稱,游離實體經濟以外的經濟資本超過一萬億元,僅溫州人手中就大約有6000億元,所以山西煤改、海南炒房和迪拜樓市重挫後,民間資本正在苦覓投資渠道。

  “而政府在落實十二五規劃時,一個關鍵點就是要通過更好的政策引導民間資本做實事。這就需要制度上的創新。”辜勝阻表示。

  同樣需要創新的還有人才培養和管理方面。據悉,九三學社中央擬向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提交的《關於促進産業自主創新的建議》就提出,我國要加快教育改革,切實解決人才供需結構矛盾。落實高校辦學自主權,改革教育方法,鼓勵學生個性發揮、獨立思考和自由創造;促進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聯絡,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學生,增強高校專業的適應性;破除人才政策中的“唯學歷論”、“唯職稱論”等條條框框,建立靈活的、不拘一格的人才使用機制,著力建立和完善企業創新人才評價體系,讓企業自行決定引進人才的評價標準和辦法。

  辜勝阻也表示,美國之所以有矽谷,離不開斯坦福人才制度的創新。斯坦福大學的校規明確規定它的教授可以有一天在矽谷裏面兼職,從事高技術的創業和創新。這也許在其他學校看來是不務正業,但取得的效果卻十分顯著。

  對此,清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同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榮泳霖則表示,清華同方就是在這一理念中發展壯大起來的最好例證。“把清華大學高水平的人才隊伍跟同方公司自身的産業能力、市場開拓能力和資本結合起來,讓清華大學成為虛擬研究院,通過獨特的‘孵化器’發展模式,把學校的科研項目進行成果轉化,事實證明,這一創新模式可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目前,我國的大學科研院所大多都游離在企業外部。所以,雖然我國産學研合作時間不短,但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從這方面講,我國的人才制度還需要進行創新,或是鼓勵企業自建研發機構,或是讓大學人才走向市場。”榮泳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