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商寅泉:民生時代的“兩會”使命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2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文/本報評論員 商寅泉

  2011年“兩會”從今天開啟大幕。

  中國進入民生時代,“兩會”也必將用更大的比重討論民生,代表、委員必將以更深的思考、更高的熱情、更直白的語言談論民生;當然,黨和政府的主要負責同志也會把更多的精力與更好的決策投入民生。

  因此,我們説當今中國進入民生時代,是確切的,因為經濟總量已經跨上世界第二的中國,關注民生既是客觀逼迫,又是主觀需求,水到渠成,順理成章。

  民生時代的“兩會”使命,首先是務實。綜觀“兩會”歷史,從上世紀50年代到本世紀的第一個10年,代表、委員的務實之風在60年間貫穿始終,但前30年和後30年有所不同的是,“文革”前的代表成分大多是文化程度不高的勞動模範,委員的成分也是參差不齊。改革開放後有所變化,民主程度有所提高,會議逐步擺脫了“吃饅頭,舉拳頭”的形式主義,代表、委員的真實意見得到重視。“兩會”投入納稅人的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人民不允許空搞形式。解決問題,求真務實才是根本。

  民生時代的“兩會”使命,其次是開放。這裡所説的開放,是指進入網絡時代的信息開放。代表、委員的提案議案,以往常常處於封閉狀態,紀律規定媒體只能摘發大會簡報正式發佈的提案議案,如今開放到網絡,代表、委員在會上説什麼和提什麼,都已提前在媒體上公開。而民眾的意見也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表達。開放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胸懷。民生時代尤其需要開放。只有開放,才能更切實地解決民生難題,才能真正實現下情上達。

  民生時代的“兩會”使命,第三是融合。這個“融合”,包括代表委員之間的融合,代表委員與民眾的融合,代表、委員與黨和政府負責同志的融合。應該説,“兩會”期間,與會者都是代表、委員,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暢所欲言而不是欲言又止,才能達到真正融合。融合不是附合,也不是迎合,融合通過坦誠無障礙的交流而實現。筆者常常思考,每年花費很多的錢,投入巨量的人力,不惜讓首都的交通堵上兩個星期,這樣的全國“兩會”在網絡發達、信息傳遞迅捷的今天是否必要?鋻於此,只有融合、溝通、交流順暢地開好“兩會”,對民生問題進行深度溝通和切實解決,才不負人民的重托,才使這錢花得值。

  民生時代的“兩會”使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受矚目。“共商國是”,這個“是”裏邊有宏觀,有大計,有未來,更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使命重大,期待代表、委員不辱使命,盡心履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