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十一五”發展成就系列之一:新發展 新跨越 新篇章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14: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專題:2011全國兩會財經報道

專題:期待“十二五”

  “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

  新發展 新跨越 新篇章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史上極不容易、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全國各族人民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奮力作為,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戰勝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一、國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時期的五年,是積極應對來自國內外的各種風險和挑戰,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綜合國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十一五”前期,我國經濟快速增長,2006年增長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僅次於改革開放後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巨大衝擊和影響,經濟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對嚴峻的國內外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果斷決策,迅速出臺並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我國經濟增速在世界各國中實現率先回升,2009年經濟增長9.2%,與世界經濟下降0.6%形成鮮明對照。2010年經濟增長進一步回升到10.3%,明顯快於世界主要國家的平均增速。2006-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2%,不僅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4個百分點,是改革開放以來最快的時期之一。

  經濟總量不斷邁上新臺階。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97983億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9.9%。經濟總量居世界位次穩步提升。2008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按平均匯率折算達到58791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增長對世界經濟的貢獻不斷提高。特別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機爆發後,在世界主要經濟體均面臨負增長或停滯困境時,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相當高的增速並率先回升,為世界經濟復蘇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均國內生産總值快速增加。在經濟總量穩步增長的同時,人均創造價值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初步預計,2010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29748元,扣除價格因素,比2005年增長65.7%,年均實際增長10.6%,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5個百分點。

  國家財政實力明顯增強。經濟快速增長帶來了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我國財政收入2007年超過5萬億,達到51322億元;2008年超過6萬億,達到61330億元;2010年超過8萬億,達到83080億元,比2005年增長1.6倍,年均增長21.3%。“十一五”時期,我國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為加大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投入,增強政府調節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增加。我國外匯儲備2006年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2009年突破2萬億美元,達到23992億美元。2010年末,我國外匯儲備已達到28473億美元,比2005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28.3%。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自2006年超過日本,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位。

  二、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  

  “十一五”時期的五年,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力推進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的五年。

  內需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特別是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擴大內需政策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2006-2010年,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3.9%、81.9%、91.0%、138.9%和92.1%。2009年,在外需對經濟增長為負貢獻的條件下,國內需求增長有效彌補了外需下降的影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138.9%。與2005年相比,2010年我國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15.2個百分點。

  産業結構持續改善。服務業發展加快,比重提高。2006-2010年,第三産業年均增長11.9%,比“十五”時期加快1.4個百分點。2010年,第三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43.0%,比2005年提高2.5個百分點。而第二産業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則由2005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46.8%,第一産業的比重由12.1%下降到10.2%。

  城鎮化水平顯著提升。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步伐快速推進。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6.6%,比2005年提高3.6個百分點,年均提高0.9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構成的城鎮體系初步形成,城市群迅速崛起,人口和經濟集聚能力顯著增強。

  區域發展的協調性增強。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經濟總量和投資佔全國的比重持續上升,區域發展呈現出協調性增強的趨勢。2010年,東部地區國內生産總值佔全國的比重為53.0%,比2005年下降2.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國內生産總值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19.7%、18.7%,分別比2005年提高0.9和1.6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基本持平。2010年,東部地區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的比重為41.7%,比2005年下降9.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固定資産投資佔全國的比重分別為22.6%、22.2%和11.0%,分別比2005年提高4.4、2.3和2.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