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西北首個綜合保稅區落子西安 政策最優惠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2日 07:3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全國“兩會”前夕,國務院即批給了陜西一個大“紅包”。

  3月1日,西安方面宣佈,西安綜合保稅區已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准設立。這是西北地區首個綜合保稅區。

  西安綜合保稅區設立於位於當地東北方向的國際港務區,2月27日,由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主持召開的西安國際港務區建設第五次省級聯席會議傳達出此項消息。在此前一天,在西安考察農村金融工作的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特地抽出時間前往視察,並提出西安應該借此發揮更大的輻射作用。

  在當地官員看來,綜保區不僅有利於西安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産業轉移,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體現了向西開放的國家新戰略,使西安成為貫通新歐亞大陸橋這一國際貿易通道的橋頭堡,“可以説是國家戰略的微觀實踐。”西安市副市長韓松對本報説。

  面積超出沿海綜合保稅區一倍以上

  我國政策最為優惠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此前的2010年4月,國家海關總署、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四部委已通過了對西安保稅物流中心的驗收,韓松透露,之後西安市在此基礎上一直加緊進行申報西安綜合保稅區工作,今年2月14日,國務院對此進行了批復。

  資料顯示,西安綜合保稅區位於西安國際港務區內,東至西韓公路,南至潘騫路,西至港務大道,北至秦漢大道,面積為6.17平方公里,與已經通車運行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隔秦漢大道相望,將包含1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倉庫面積。

  “沿海已建立的綜合保稅區面積多在3公里以內,西安超出近一倍的面積顯示了中央的期望。”國際港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強曉安説。

  據悉,西安綜合保稅區相關政策將參照上海洋山保稅港區的政策執行,是我國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為優惠的海關特殊監管區。

  作為典型的內陸城市,西安對口岸服務功能期盼已久,而西部大開發基調從“開發”轉向“開放”,亦為當地尋求這一政策支持提供了充分理由,其間亦得到了中央的大力支持。

  強曉安介紹,2009年6月23日西安保稅物流中心開工建設,兩天后的6月25日,國務院即頒布實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要“積極研究在西安國際港務區內設立陸港型綜合保稅區”。

  目前,已封關運行半年有餘的西安保稅物流中心已辦結182批通關貨物,進出區保稅貨值6654萬美元,繳納進出口關稅和增值稅約1600余萬元人民幣。涉及物品有飛機結構架件、進口原材料、各類進口生産設備和農副産品等。

  而相較于保稅物流中心,綜合保稅區的功能將更加完善,包括對外開放口岸、保稅物流、保稅出口加工、國際貿易、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內外採購、分銷和配送等功能。

  據悉,今年該區將進一步加大建設力度,推進項目快速建設,力爭完成一期投資20億元人民幣,建設2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和10萬平方米的立體倉庫,確保項目能夠早日運營。

  內陸開放的前瞻需求

  使內陸市場與國際市場一體化。

  據悉,作為“境內關外”的特別關稅區,綜合保稅區的審批設立代表了國家意志,以往一直非常謹慎,而從去年開始,國務院審批綜合保稅區頻率明顯加快,至此,已經完成對西安、重慶、成都三大西部中心城市設立綜合保稅區的佈局。

  在《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西安被首次賦予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韓松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首先要有經濟的國際化。通過與綜合保稅區配套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等物流基礎設施連通,實現‘港口後移、就地辦單、海鐵聯運、無縫對接’的國際內陸港模式和內陸地區‘通江達海’的物流國際化目標”。

  “通過減少進出口貨物的中轉環節、加快通關速度,使西安這個內陸經濟中心城市成為‘國際港口城市’。”韓松説。

  這將為當地更好的承接沿海地區産業轉移提供幫助。據悉,以往西安儘管擁有相對豐厚的勞動力、資源和低成本的土地、人力等優勢,但物流成為許多項目落地的瓶頸,而按照測算,企業如今辦理進出口業務,與企業傳統的自主完成運輸、報關、檢驗、港口操作等相比較,每標準箱可至少降低成本300元。

  韓松説,“簡單地講,就是將內陸低廉的勞動成本、雄厚的工業産業基礎、豐富的礦産資源與空港、沿海港口強大的航運能力和廣闊的國際市場結合起來,使內陸市場與國際市場一體化,連通世界、撬動全球。”

  當地希望,綜合保稅區的設立將使包括西安在內的其輻射半徑內的地區轉化為經濟意義上的“沿海地區”,發展以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為特色的臨港經濟,改變西部地區外貿投資環境,促進西部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構築內陸型開發開放的戰略高地,為東、西部企業贏得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競爭機會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