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理財 >

一個普通溫州人的理財樣本 炒4套房凈賺60萬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15: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江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溫州人不僅會賺錢,對財富的追求也永不滿足。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溫州人只需持一張身份證,找到當地的溫州商會,即便身無分文,也可以得到資金創業,這就是溫州人抱團的真實寫照。

  湖北人很聰明,但合作精神和創業精神卻遠不如溫州人。在這個生活成本日益高漲的時代,武漢人如何拋棄“小富即安”思想,闖出自己的財富之路?本報專門推出了一個普通溫州家庭的理財樣本,僅供讀者參考。

  50歲的張林是溫州樂清市柳市鎮人。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二十齣頭的他還是個帶著家鄉製造的低壓電器産品跑到山西大同跟煤老闆做生意的小經銷商。但在隨後的20多年裏,他通過開旅館,賺取了第一桶金,又相繼參與了投資辦工廠、炒房、出租門面等行業。如今,他已經成功完成了從一個萬元戶到千萬富翁的蛻變。

  艱苦起步 全家擠一間房

  “如果再佔用一間房,那樣每天就少了100塊的收入,不划算。”

  上世紀90年代,柳市鎮的電器産業十分紅火,年輕的張林為了生計,常年奔波于柳市鎮和大同之間,做低壓電器買賣。為了多拿一些生産訂單,他經常邀請煤老闆去杭州遊玩,陪他們逛西湖,安排最好的酒店和飯菜。但一回到家,他自己睡的是硬木板床,吃的是最簡單的米飯就鹹菜。

  1999年底,進入不惑之年的張林拿著做電器買賣賺來的幾萬塊錢,回老家建起了5層樓房,投資開了一家旅館。

  “當時的錢很好賺。”張林介紹:一樓當門面出租,一年大概能收入五六萬;二樓以上作為旅館,2、3樓的房間每晚100元;4、5樓的房間便宜點,60元一晚。

  “那時候為了賺錢,我們過得也比較艱苦。一共8個房間,7間都當客房,我們一家五口擠在二樓的一個大通間裏,房裏就兩張床,三個孩子睡一張,我跟老婆睡一張。”張林説,“如果再佔用一間房,那樣每天就少了100塊的收入,不划算。”

  旅館開張的第一年,就為張林一家帶來近十六七萬的收益。2002年,張林花20萬給全家購置了一套160平米左右的商品房。房子買來,兩口子卻很少去住,天天搬張折疊床在旅館值夜班。

  “白天訂房的人多,一月花2000塊雇一個員工,既可以做清潔又能負責前臺訂房,晚上客源少,雇人划不來,不如自己守夜。”在張林看來,要想掙錢,就要能吃苦。

  全面開花 借錢搞投資

  “手裏的錢一天也不能閒置,把錢存起來就是資源浪費。”30年間,張林投資旅館賺取第一桶金,而後入股辦電染廠、沙場,涉足投資原材料加工、炒房,完成了白手起家到千萬富翁的蛻變。

  2003年,身邊的親戚熱衷投資辦廠,手頭寬裕的張林也動了心。一天,他跟幾個要好的朋友閒聊,大家都有投資的意願,正在尋找投資項目,正好一拍即合。此時,一個好消息傳來:張林所在村子要徵地建商品房,他們一家能拿到70多萬元的經濟補償。

  “我家開有旅館,銀行願意貸款,我一口氣貸了100多萬,加上村裏給的70萬和旅館一年的近20萬收入,湊夠兩百萬入股,跟朋友一起投資1000萬辦了一個電染廠。”張林介紹。

  做了股東的張林為了裝點“門面”,次年便購買了一輛30多萬元的東風天籟轎車。出去談生意,一桌酒菜得萬把塊錢,還得穿得很體面。張林説,對客戶而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有時候“排場做到家”,能讓客戶增加不少投資信心。

  “壓力也非常大,有一回碰到一個不講信用客戶,産品和價錢都已經談好了,可第二天簽合約時,他竟然反悔了,一百多萬的訂單一夜之間説沒就沒了,廠裏積壓的産品賣不出去,手上的週轉資金越來越少,我愁得大半個月睡不著覺。”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張林還覺得歷歷在目。

  辦電染廠的同時,他又投資了採沙場。“2005年,有個親戚想投資一個採沙場,拉我入夥,當時電染廠效益不錯,我考慮了一段時間後,投資十幾萬進去。”張林只管投錢入股,親戚管理沙廠日常生産,每年到頭能有五六萬元的分紅。2008年,沙廠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在接近收支平衡的時候,他們迅速抽身,關閉採沙場,轉向房産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