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13: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今後一個時期經濟大勢如何?怎樣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改革應朝哪個方向推進?樓市與股市將怎樣運行?“兩會”前夕,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接受本報獨家專訪
財經熱點六問
人民日報記者 田俊榮
1、經濟增長
增長速度將放緩,經濟下行風險還不能完全排除
記者:時下,社會上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發展熱情較高,經濟增長動能充足,不存在經濟下行風險。對此您怎麼看?
肖鋼:坦率地講,這是問題的一面,許多分析是基於近幾年流動性過剩、信貸規模增多的背景作出的,不一定符合未來的實際。今年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總體上將呈現“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加大”的特徵,經濟下行風險還不能完全排除。
未來一段時間,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明朗、人民幣升值加快、要素成本上升和基數抬高等因素,將使出口很難維持高增長。通脹預期高企、樓市調控及汽車、家電下鄉等政策調整,將使實際消費增速有所回落。最關鍵的是,中國經濟目前還是“信貸饑渴型”經濟,依靠投資增長,包括大量信貸資金的投入來支撐經濟增長。隨著貨幣政策回歸常態,投資增速將會放緩。
最近,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一方面,大家都説流動性過剩,錢太多了;另一方面,企業和銀行卻普遍開始感到資金緊張。
導致資金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前兩年各地鋪的攤子比較大,上的項目比較多。這些項目還沒建成,産生不了效益,沒有現金回流,需要籌錢繼續建設,而新的項目還要開工。也就是説,光有投進去的錢,沒有收回來的錢,資金自然吃緊。再加上未來利率還可能提高,資本將更加昂貴,今後兩三年很可能是許多地方、企業“囊中羞澀”的困難時期。因此,儘管各地發展熱情較高,但隨著貨幣政策回歸穩健,資金會越來越緊張,投資增速也將受到明顯制約。
2、通脹壓力
對物價漲幅要有一定容忍度,應未雨綢繆防止出現滯脹
記者:未來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較多,物價上行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肖鋼:是的。在流動性充裕的背景下,隨著經濟逐步企穩回升,容易形成持續的通脹預期。與此同時,隨著要素價格改革加快,勞動力、土地、資本等要素成本將不斷上升,加上輸入型因素等影響,預計今後幾年通貨膨脹壓力不小。
要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但也不是物價越低越好,對4%—5%的物價漲幅還是要有一定的容忍度。這是因為,“十二五”時期我國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就要處理好管理通脹預期與調整經濟結構的關係。適度的物價上漲有利於調結構、轉方式。比如,農副産品漲點價會影響物價指數,但農民得益,有利於其增加消費、擴大內需;再如,漲工資也會加大通脹壓力,但同樣有利於群眾增加收入和消費、擴大內需。
記者:按照您的分析,未來會不會出現滯脹的可能性?
肖鋼:經濟增長略微放緩、通脹壓力稍稍加大,這是合理的。但如果過了頭,就可能發生滯脹。從現在開始,宏觀政策就應未雨綢繆,注意防範。
我認為,為避免出現滯脹,宏觀調控應實行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並重、需求緊縮而供給擴張的政策取向。需求緊縮,即通過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抑制總需求過快擴張。供給擴張,即通過減稅、加大民生領域投入、提高人力資本積累、改善管理和促進技術進步等舉措來擴大和改善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