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21社論:民生路線是新時代改革方向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08: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民生路線是找尋新道路的重要策略,意味著中國已經將調整收入分配和處理社會利益作為新式“發展目標函數”變量。

  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同海內外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對民眾關心的高房價、通脹、個稅起徵點、戶籍制度逐漸改革、醫保、保障型住房和養老社保等一系列問題,溫家寶總理都一一給出了坦誠而又實在的答案。這既是對政府工作和政策的解釋,也是信心的傳遞,更是對民眾情緒的安撫。溫家寶表示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政府會在民生方面做更大的支出和傾斜,“十二五”規劃中,我們特別強調民生,把它作為規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毫無疑問,中國的社會經濟已經從“偏重增長”轉為“偏重民生”、從釋放要素資源數量轉為提高資源要素質量、從差距激勵式增長轉為包容性增長。向民生傾斜下的增長方式轉變,其實也折射了中國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破除所謂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的“中等收入陷阱”:通過利益調整來消除長期發展障礙、通過深入改革來消除社會阻力因素。

  樂觀的是,中國目前還處於上升階段,政府擁有雄厚的改革資源和廣泛的民意支持,中國擁有改革的主動權,在一個較為“富裕空間”中繼續推動和深化改革。無論是穩定物價、讓房價處於合理水平、縮小收入改革、提高社會保障等方面,溫家寶總理表示非常有信心達到預期目標。

  有所不同的是,擁有改革主動權的中國所面對的問題,幾乎沒有完整的、清晰的、可供借鑒的經驗和教訓,這跟改革開放的起點,甚至十年前都有一些不同。過去中國改革有“借力”之説。例如2001年中國主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是如此。中國主動接納全球通行的經濟貿易規則、主動融入全球的分工、貿易和比較優勢格局,讓規則制約中國、發展中國和更新中國。中國是全球貿易規則下的“優等生”,也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世界為中國提供舞臺,而中國也為世界提供機會。

  2011年後,我們發現,中國已經是國際貿易分工體制、國際金融、貨幣多元的重要角色,全世界甚至有點擔心這變成了中國的“獨舞”。於是,中國在擴大和深化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同時,也會遭遇到越來越多的匯率壓力,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和貿易壁壘越發嚴重,針對中國的全球化也有頗多指責。

  中國改革主要是自主摸索,“摸著石頭過河”,但也會“借力”一些外部思想資源。但1990年代日本衰退、2007年美國危機,參照係紛紛頹勢,中國甚至成為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的中流砥柱之一。外部思想資源的影響力有所削弱,甚至中國經驗成為世界熱衷的話題,很多人認為,中國過去的道路已經具有某些全球價值。不論褒獎如何,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少思想資源可以“借力”,中國必須更加獨立地書寫歷史和找尋道路。

  民生路線是中國找尋新道路的重要策略,它意味著中國不可能通過無限釋放增量資源、單純“做大蛋糕”、用增量改革的方式來推動下一步發展,而是意味著中國已經將調整收入分配和處理社會利益關係作為一個新式“發展目標函數”變量。“借力”的消失,不一定代表著風險的上升,相反可以催生更加獨立自主的勇氣和走獨特道路的雄心,天涯孤旅方顯英雄本色,中國的改革始終是在破除教條和迷信的道路上,卻暗中又同普世價值“合拍”,現在中國又持有龐大的改革資源,掌握主動改革時機,民眾也有相呼應的改革熱情,我們有理由對中國的未來發展有充沛的信念和美好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