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3月01日 06: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寄語兩會代表委員
本報評論員
每年的兩會,都承載著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也體現著黨和政府的治國理念。
從加大城鄉醫療領域投入,到著手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從將提高個稅起徵點作為2011年的第一件實事,到承諾5年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兩會前,這些讓人振奮的信息,讓群眾看到了黨和政府對民生問題的高度重視,對改革發展的堅定決心。
把群眾的關切,轉化為治國理政的具體思路;將人民的心聲,上升為未來發展的國家意志,這是兩會的重要使命,也是代表委員的莊嚴職責。穩定物價、調控房價、縮小收入差距……媒體徵集的兩會熱點、街頭巷尾的談論話題,都是人民群眾對未來的期盼,對社會公正的訴求。這些期盼和訴求,既是代表委員參政議政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破解現實難題、推進科學發展的著力點,更是國家未來方針政策的落腳點。
送別“十一五”,迎來“十二五”,今年的兩會非同尋常。未來5年,我們要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奠定決定性意義的基礎;要在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關鍵性的進展。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更需要代表委員在繪製“十二五”藍圖時,以高度的責任意識建言獻策,以長遠的戰略眼光開拓創新,以嚴謹的務實精神攻堅克難。
從群眾的期望看,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還要跨越三個難關: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低水平是指質量不高,不全面是指統籌不夠,不平衡是指差距過大。這三個難關,恰是我們黨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點。我們所説的全面小康,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進步,更有社會民生的改善;不僅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更有公平正義的追求。克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和諧,既是群眾的期盼,也是國家的目標。
當前,要進一步解決我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根本途徑也是唯一途徑就是科學發展。剛剛過去的“十一五”,如果不是多年快速發展奠定的強大基礎,我們不可能有實力去扭轉改變長期以來的發展差距,不可能有實力去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無論是取消農業稅,還是大規模建設保障房;無論是連續7年提高基本養老金,還是30個省份調高了最低工資標準;無論是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城鄉基本覆蓋,還是農村免費義務教育的全面實現,無不有力地證明:解決民生訴求,實現國家目標,離開“發展”,無從談起。
人民幸福離不開發展,國家富強離不開發展,這已是全社會的共識。而要更好地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環境,這也是歷史的結論。穩定是發展的前提。只有在穩定的環境裏,我們才能推動發展、改善民生。離開社會穩定,發展就會錯失良機、受到阻滯。從這個意義上説,為中國的發展爭取一個穩定的環境,也就是為群眾的明天創造一個美好未來。“沒有祖國的發展強大,就沒有我們的平安撤離”,近日利比亞歸來同胞飽含深情的感慨,正説明了發展、穩定與人民切身利益的關係。
兩會在即,希望5000多名代表委員在12天的時間裏,把人民群眾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和諧的良好願望,落實在“十二五”藍圖的繪製中,體現在未來國家的發展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