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抑制房價的信心從哪來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8: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董碧輝 本報評論員

  馬上又要開全國兩會了。按照慣例,昨天溫家寶總理又與網民在網上展開了對話。網友關心的話題有物價、社會保障、看病難、反腐敗等,還有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房價。

  網友説,政府為了降房價出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但是,老百姓感覺房價一直堅挺。對此,溫總理的回答是對抑制房價還有信心。

  關於信心,溫總理曾在金融危機的時候談到,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因為珍貴,所以信心不易得。長期以來,儘管面臨著越來越嚴厲的調控手段,但是民眾關於房價會下跌的信心則要柔軟得多、脆弱得多。而對於房價會上漲的信心則更容易尋找到信徒,並在房價上漲的事實面前不斷得到鞏固,以至於它幾乎成為一種執念,在這種執念的引導下,人們透支自己的收入、耗盡家庭的積蓄來搶購房子,生怕自己擠不上那趟過站即漲的地鐵。

  所謂的信心,其實就是一種預期,預期房價要漲,自然會買;預期房價要跌,越來越多的人就會選擇持幣觀望。對於房地産市場來説,漲和跌也要遵循基本的市場規律。供給超過了需求,自然會跌。需求大於供給,不漲才怪。只不過房地産市場有它的特殊性。在供給端,它的土地供應是受限制的,是不能隨著需求的增加而自然增加的,相對於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旺盛需求來説,每年的土地供應多少顯得有點饑餓,而在開發商捂地的過程中,餓上加餓;而在需求端,同樣存在著扭曲,投機性需求大量産生,往往一個人就可以買下整整一層樓。在這種情況下,調控是必要的,但是當調控的手段不能有效地增加供給同時剝離投機需求時,調控往往也就成了空調。

  從一種信心轉移到另一種信心無疑是非常困難的。抑制房價的信心不能建立在房産商的道德基礎之上,對於房産商來説,參與經濟活動的道德就是讓盈利最大化。信心應該來自於對市場規律的尊重和對症下藥的調控手段。如果土地的供應不能敞開,信心難以建立;如果開發商還能捂著土地不開發而不受處罰,信心難以建立;如果保障房的建設進度毫無保障,信心難以建立;如果地方政府還得靠著土地財政吃飯,信心難以建立;如果投機性需求不能擠出,信心難以建立……

  當高高在上的房價傷害了民眾的幸福指數,成為一個巨大的民生問題時,我們需要總理的信心,需要合理而又堅決的調控手段。總理説要抑制房價一是要增加有效供給,今後五年計劃新建保障房3600萬套,二是要下決心毫不動搖地抑制投資和投機性住房需求,三是要管好市場,當這些都不折不扣地做到了,民眾對房價下跌的信心也該建立起來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他們的信心更加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