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315臨近“低價”敲警鐘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5:3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通信信息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據媒體報道,廣西南寧市消費者近日頻頻在手機購買過程中遭遇高額話費陷阱。工商部門提醒消費者,購買手機時謹防低價購機協議中暗藏的高額話費套餐強制使用條款。另外,山東省消協在今年第1號消費警示令中即指出,網絡經營不誠信已嚴重損害消費信心,消費者務必提防網絡購物“咬手”。

  以上事件給消費者敲響了警鐘,“低價”購物陷阱離我們並不遙遠。

  當前,伴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也開始深入人心。但由於網購市場的爆炸性成長和監管難度增大,各種“低價”陷阱常常就在消費者的身邊,一不留神,有可能就會陷入進去。CNNIC在1月份發佈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61億,年增長48.6%,增幅在各類應用中居於首位。而金山網絡發佈報告稱,在2010年,有近28%的互聯網用戶遭遇過針對網絡購物的安全攻擊,帶來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50億元。

  從以上案例來看,有的“低價”陷阱採取的手段比較容易識別,僅僅利用直接銷售假冒偽劣産品或虛假宣傳來欺騙消費者。對於這類手段,一般的消費者都能迅速地判斷。與之相比,有些“低價”陷阱則具有隱蔽性,讓消費者實在防不勝防。比如,商家通過低價銷售手機給用戶,同時用戶需要簽訂高話費的“購機協議”。如果消費者一時頭腦發熱,沒把事情原委捋清楚,極容易掉入商家的局中。

  需要提醒的是,購物有風險,花錢需謹慎。建議消費者多長一個心眼,購物時不要一味貪圖價格便宜,而應儘量選擇那些正規的網站和商家,看它們是否具有誠信資質,否則就要保持高度的警惕了。

  當然,即便能做到如此小心謹慎,也難保自己不會掉進“低價”陷阱。因此,在購物過程中,要注意索取發票或其他交易證明材料,以保證出現糾紛時能夠方便自己維權。一旦發現自己掉入“低價”陷阱,消費者也要勇於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甚至通過工商、公安部門解決。(本報記者 廖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