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宅基地承包地:農民工最大的社會保障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8日 01: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謝雪琳

  2010年,一些地方相繼推出農民工進城落戶政策,曾引起“土地換戶籍”的質疑。昨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與網民在線交流時表示,中央政府正在出臺文件,積極穩妥地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文件要點之一便是維護農民工土地的合法權益,這最重要的就是指農民工進入城市,包括落戶以後,他們是否放棄宅基地和承包地,要由農民工自願做主,而不能強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中央出臺這樣的政策,背景正是此前各省出臺的戶籍改革政策、增減挂鉤措施侵害了農民的土地權益。

  2010年6月,廣東省出臺《關於開展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將入戶條件細化為學歷、技能、參保情況等多項指標,並用分數量化。原則上農民工積滿60分便可申請入戶,具體入戶分值則由廣東各地調整確定,但同時規定農民工需交出土地。若達到分值,願意入戶但不願意交出承包地的農民工,則實行“農民工城市居民居住證”制度,給予三年的過渡考慮期。

  去年9月,重慶市戶籍改革被指“政府盯上農民土地”,對此,當地政府曾多次澄清。

  此外,在山東等不少省市也出現了“拆村並居、農民上樓”的現象,以將農民退出的宅基地復墾為耕地,換取城市建設用地指標。

  “雖然各地出臺的宅基地換房政策中,都一再強調要充分尊重農民意願,但實際操作中卻往往難以實現。在政府為獲得土地指標來推動城市和工業發展的強烈激勵下,很難相信‘搬、還是不搬’對拆遷復墾所涉及農民能夠構成一個真正的選擇。”陶然説。

  國務院曾于去年底研究部署規範農村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挂鉤試點工作,嚴禁強趕農民上樓。

  溫家寶昨天強調,2.4億農民工當中,有許多已經成為大工業的主體力量和城市的建設力量,但是也有許多工人職業並不穩定,只有保障他們在農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合法權益,才能使他們進退有據。也就是説宅基地和承包地是農民工的最大的社會保障。這些條目都將會以文件正式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