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央企將全部整體上市 國資委擬設直屬公司持股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7日 07: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被稱為中國經濟命脈資産的央企,不久的將來絕多大數將以“公眾公司”的身份在資本市場上集合。

  按國資委的部署,未來除個別特殊的功能性央企如軍工企業外,所有央企特別是競爭性央企都要走整體上市之路。

  國家國資委副主任邵寧2月18日對本報記者透露,關於下一步國有大企業改革的方向,國資委的思路是:20年後,甚至10年、15年後,所有央企都將成為“徹底多元化,徹底資本化”、“不附帶任何存續公司和母公司”的上市企業。

  “推動央企整體上市是國資委目前的一項核心工作,”邵寧説,現在沒有一個企業像前幾年那樣去分拆上市,所有央企的上市工作一律按照整體上市的思路展開,所有企業至少要做到主營業務上市,這樣,上市公司有非常完整的業務鏈,有獨立發展的能力。”

  據悉,為因應未來央企全部整體上市後的制度變化,國家國資委正在研究以成立直屬公司的方式直接持股上市央企。

  20年前,國企改革還處在承包制的階段,産權問題是不敢逾越的雷區;10年前,國企改革圍繞企業改制和企業破産開展時,三年脫困還沒有結束;今天,依託資本市場實行公眾公司改革,成為國企改革的核心任務。

  “整體上市是國有大企業與市場經濟最終融合的具體方式。”邵寧説。

  “一律按整體上市的思路執行”

  推動央企整體上市作為現階段核心工作的背景是,經過十多年來的改革和調整,國有經濟佈局已發生根本性變化,中小企業層面已基本沒有國企,國有資本集中到了大企業層面。

  大型國企大致分兩種,一是功能性的企業,如石油石化、軍工、核電、重要資源等領域的企業;二是競爭性的企業,如快消、汽車、鋼鐵等企業。

  按國資委的部署,未來除個別特殊的功能性央企如軍工企業不能整體上市外,所有央企特別是競爭性央企都要走整體上市之路。

  邵寧表示,整體上市將使央企徹底融入市場經濟,“央企成為‘乾乾淨淨’的上市公司後,隨時可以調整,也很容易調整。”

  國資委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43家央企實現了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石油石化、航空、電信、建材等行業的全部央企、建築、冶金、機械製造業的大部分央企都已實現整體上市。

  在資本市場的選擇上,除了國內A股,國資委還鼓勵更多的央企在境外整體上市,儘管過去一些央企的境外上市曾引起“賤賣國有資産”的質疑。

  邵寧表示,推動央企到境外上市,是希望把境外成熟、規範的資本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保證上市之前的重組和上市後的運作能夠達到國際資本市場的要求。

  據悉,五礦集團目前正在籌備在A股和H股兩個資本市場實現整體上市。

  邵寧還斷言,中國民營企業的市場化也將朝整體上市的方向走。

  “也許20年後,你會發現,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沿著資本市場這條路走到一起了,這將是一個殊途同歸的結果。”他説。

  “乾淨上市”路線圖

  央企整體上市,第一項工作要進行公司的股份制改造,這一步自2003年國資委成立以來就已展開。來自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我國央企及其下屬子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已由2002年的30.4%提高到目前的70%。

  第二項工作是剝離不良資産、非主營業務資産。這是目前正在遭遇的難點,因為幾乎所有央企包袱都很沉重,包括廠辦大集體、歷史負債等。

  對此,國資委設計了三條出路,一是“往裏走”,即改造成資産優良、具有繼續發展條件的公司;二是“往外走”,通過主輔分離將非主營業務分離改制出去;三是裝入國新控股這樣的資産管理公司。

  引入董事會制度是推動央企整體上市的第三項工作。目前已有32戶央企建立了董事會試點。

  此外,備受關注的央企重組也將繼續進行,以實現“進一步推進國有資本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

  這意味著,央企數量將會進一步減少。不過,今後央企重組將更加注重效果而不是企業數量,“80-100家”將不再是主要指標。

  除了央企之間的重組,央企與地方國有企業的聯合重組也得到國資委大力支持。

  國資委研究直接持股上市央企

  未來央企整體走向資本市場,將引發國資管理體制的一些重要變化。

  一個問題是,央企整體上市後,國資委如何實現對它的監管?

  對此,國資委的對策是“探索履行多元投資主體公司股東職責”的方式和途徑。

  “事實上,國資委已在悄然調整自身職能,探索新的監管機制,以適應央企整體上市後的條件變化。”國家國資委一位人士向記者介紹説,比如,隨著央企建立董事會制度,國資委已轉變一部分對董事會履行出資人職責方式。今後,對具備條件的央企,國資委將繼續向其董事會移交原先由國資委代行的董事會職權,包括考核、薪酬、經理人員選聘等,實現董事會“責、權、利”的統一。

  當然,最引人關注的問題是國資委自身的重新定位。“央企全都上市了之後,國資委幹啥去?”市場對此有各種猜測。

  對此,上述國家國資委一位人士向記者透露,直接持股上市公司也是國資委正在積極探索的模式。國資委目前正抓緊就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試點,做好相關準備工作。

  國資委在去年年底成立國新公司,一定程度上也是國資委對自身改革的探索。

  “國新公司持有五礦等央企整體上市平臺的小額股權,將幫助國資委更好地履行自身職責。”邵寧告訴本報記者。

  由國資委設立一個直屬公司擔任央企上市公司股東,在法律上並無太大障礙。上述國資委人士表示,國資委的行政定位並不適合有從事市場化活動。通過直屬公司持有央企上市公司股權,可望幫助國資委處理好行政職能與市場化企業之間的關係。

  邵寧表示,也許到那時候,國資委的監管身份與股東身份需要分離。

  “改革是這樣的,你只能一步一步往前看,看到的距離是有限的,有些特別遠的事情,現在説不清楚。”邵寧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