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廣州亞運的最大遺産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6日 11: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江海波

  廣州兩會期間,曝出了兩個與亞運有關的火爆新聞。

  一個是廣州市的“財爺”(財政局長張傑明)説廣州亞運收支基本平衡,而兩院院士鐘南山卻在會上面對媒體踢爆“廣州亞運欠了2100億元巨債”;另一個是香港皇朝傢俬為亞運捐建的馬廄,近日卻被指為“違建”而遭遇強拆,皇朝傢俬説政府“過河拆橋”。

  這對剛剛還在熱議亞運帶來了什麼遺産的廣州來説,確實有些尷尬。不過,這個尷尬卻著實引發我們去做更進一步的深思:一場如此聲勢浩大、奢華壯麗的超級盛會究竟給廣州帶來了什麼,留下了什麼?

  有人説,廣州的城建因亞運會至少加快了5至10年,城市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亞運會給廣州帶來的最大遺産。而廣州市副市長許瑞生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亞運會給廣州帶來的最大遺産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更重要的應該是在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

  一個説的是物質,一個説的是精神,似乎都齊了。但如果是以鉅額債務所堆砌起來的漂亮樓臺會館,或者是剛剛還歌舞昇平,轉眼間上演衝突與強拆,這兩者是否都要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從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到廣州亞運會,官方的視角似乎永遠與民間的視角存在距離,政府最在意的是結果,百姓最在意的是過程。

  圍繞廣州亞運會,報料不斷,“不和諧”不斷,“壞消息”不斷。亞運會開幕的前幾天,地鐵質檢工程師“冒死爺”鐘吉章曝光廣州地鐵存在驗收不合格的問題,有重大安全隱患。難得的是,開幕在即,廣州的媒體竟然敢於加大馬力,連篇累牘,以大規模的報道來追問,而官方不但沒有進行“封殺”,反而給予了積極的回應。

  在廣州亞運會的籌備過程中,有關馬路開膛破肚、施工擾民等各種問題就常見於當地媒體報端,政府對此類現象亦是予以積極回應,並有市長道歉。

  亞運會剛開始時,廣州市政府給市民送出了一份免費乘公交的“大禮”,不料給地鐵造成了空前的壓力,這個“拍腦袋”決策被市民與媒體斥責,一週後當局立即“改過自新”。

  而當下之兩會期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亦對廣州亞運會開始大規模的“秋後算賬”,除了鐘南山踢爆亞運會負債2100億元(出於爭取中央給廣州財政支持的角度),後又有政協委員要求公開亞運資産處置情況,“這花的都是納稅人的錢,不能無聲無息,應該舉行聽證會”。

  因此,對亞運會給廣州留下了什麼遺産,我們不妨走出只見樓臺會館、道路廣場的物質視角,放下大談精神與文化的高調姿態,多關注在這個盛會的進行過程以及前前後後大時空中,政府、市民、媒體、社會各界、公民社會的大格局中,有哪些東西值得我們深刻反思、認真總結。

  相關背景

  兩院院士鐘南山:

  “北京辦奧運、上海辦世博會都是全國出錢,而廣州辦亞運主要是廣州出錢。五大國家中心城市裏,除廣州外都是直轄市,直轄市的很多政策廣州享受不到,還要向中央和省裏貢獻稅收。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廣州真正的收入是最後一位,甚至遠遠比不上非國家中心城市的深圳和蘇州。

  廣州亞運的直接投入和間接投入很大,總投資2577億元,其中廣州投資1950多億元,帶來債務2100多億元。亞運會的投資中央是不是要給一些政策扶持?要不然的話,市長不好當,書記也不好當。”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