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企勵精圖治十年終嬗變 央企奮發圖強五載驚世界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6日 09: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虧損”、“下崗”、“脫困”、“改制”......十年前,相信一提起國企或許大家腦海裏閃現出的便是這些詞語。彈指十年間,取得了長足發展的央企目前已成為“財富”、“巨無霸”、“共和國長子”、“話語權”的代名詞。而這一切,都是在實踐國資委最初的設想。

  時光倒回十年前,國企的處境令人心寒。

  當時的《經濟日報》曾如此描述了它的慘澹:1998年,2/3以上國有企業虧損,在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的5.8萬戶國有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虧損額為近千億元。全部國有企業虧損額比上年同期增長23%,其中國有大中型企業增長30.4%。國企改革,對當時的政府來説,是“最為難啃的骨頭”。

  為了實現國企三年脫困,1997年國家除了要求在國企領域本身進行改革外,還出臺了多項配套措施來剝離國企的負擔。1998年,政府向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注入2700億元人民幣作為準備金;並先後成立了信達、東方、長城和華融四家資産管理公司,負責收購、管理和處置從四大國有銀行剝離的不良資産。

  2003年,國資委成立。“兼併重組”、“整合”取代“拆分”、“消除壟斷”成為國企改革的主題詞。

  2003年以來,在國資委的領導下,通過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進重組整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規範企業改制、強化企業管理等工作,曾奄奄一息的央企近年來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國有企業的整體實力、綜合素質和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充分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經濟效益來看,2006年的時候,央企就實現利潤超過1萬億,同時利潤超過一百億元的有19家,另外有19家企業進入了《財富》雜誌公佈的500強,比2003年增加了10家。

  最新數據顯示,2005-2010年,中央企業資産總額由10.5萬億元增長到24.3萬億元,年均增長18.2%;營業收入由6.79萬億元增加到16.7萬億元,年均增長19.7%;實現凈利潤由4642.7億元增加到8489.8億元,年均增長12.8%;上繳稅金由5779.9億元增加到1.3萬億元,年均增長17.6%。2010年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500強中,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有30家,比2005年增加20家,中國石化(600028,股吧)、國家電網、中國石油(601857,股吧)進入前十強。

  從股份制改革和結構調整上來看,中央企業及其所屬子企業的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從2005年的40%提高到2010年的70%,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的中央企業有43家,中央企業控股境內外上市公司達336家,目前中央企業資産總額的52.88%、凈資産的68.05%、營業收入的59.65%都在上市公司。2003年以來,中央企業共從資本市場募集資金10282.52億元。

  與此同時,中央企業聯合重組深入推進。目前,軍工、石油石化、電網電力、電信、煤炭、民航、航運等7個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資本已佔到全部央企國有資本的80%,商貿類企業從37家調整到20家。電網主輔分離改革,目前也正按照國務院的要求,抓緊做好方案組織實施的準備工作。

  從央企對社會的貢獻來看,2006-2010年,中央企業累計向國家上繳稅金5萬億元。從2006年開始,中央企業累計上繳國有資本收益1686億元。

  截至2009年底,已有1561.26億元國有股權轉讓收入劃歸社保基金,佔全部社保基金財政性收入的41%。石油石化、電力、糧食、交通等中央企業,自覺服從國家的經濟運行調度安排,為保障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做了大量工作。中央企業承建青藏鐵路、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為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中,在北京奧運會、國慶60週年慶典、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保障中,在雨雪冰凍災害、汶川和玉樹地震、旱澇災害等搶險救災中,中央企業發揮了骨幹中堅作用。

  “中央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中表示,展望未來,任重道遠,中央企業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神聖使命,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各項決策部署,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不斷提升發展質量和整體素質,進一步做強做優,努力培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展望“十二五”,國資委提出,要做強做優中央企業、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一是要推進中央企業增長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推進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推進産業佈局向産業鏈高端發展,向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推進産權結構向股份化、多元化、證券化轉變。二是要加大中央企業研發投入,建立健全技術創新投入、研發、轉化、應用機制,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前瞻性的重大、共性技術研發平臺,加快突破一批重大核心關鍵技術,培育一批高附加值的尖端産品,打造一批國際知名的高端品牌。三是要培養全球化的戰略思維和開放視野,加快中央企業“走出去”步伐,積極開展海外業務,提升國際市場份額,優化産業鏈和價值鏈。同時要掌握國際競爭規則,融入世界經濟主流。四是要人才強企戰略。積極開發利用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創新人才發展機制。此外,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要實現與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建立健全企業社會責任戰略、治理、融合、績效、溝通機制,模範履行社會責任,發揮表率作用。

  (責任編輯:牛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