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6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張達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李稻葵昨日在“2011年第十一屆中國房地産發展年會”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兩會”他最關注房地産問題,他的“兩會”提案仍是圍繞建立保障性住房的融資制度。對於今年北京的房價走勢,他認為房價上漲的預期會改變,下半年房價會向下鬆動。
李稻葵指出,現在保障性住房建設短期靠中央政府的約束政策,但中長期還是要靠制度,要制定保障性住房融資、建設、管理、分配、定價等一系列制度,這些制度建立起來,才能對整個房地産市場發展起到支撐作用。而制度建立的前提是地方政府的公共財政要改革,否則地方政府沒有興趣。“地方財政改革不到位,保障性住房建設是難以為繼的。”他説。
對於地方財政如何改革,李稻葵建議,首先要減少地方財政收入對本地經濟發展的依賴,更多應來自中央政府無條件的財政轉移。其次是降稅,尤其是對企業和個人降低稅賦。
李稻葵認為,之所以地方政府對保障性住房沒有興趣,是因為地方政府融資渠道不暢。在他看來,保障性住房並不是完全要靠地方政府補貼,有相當一部分保障性住房可以成為地方政府的良性資産,它的房租足以對建設成本和拆遷成本形成有效覆蓋,能夠得到比較好的回報,資本市場和銀行貸款應該是有興趣的,因此應該形成一種制度,讓地方政府公開透明地去融資,通過資本市場、銀行和外部力量監督保障性住房的運營。他認為這方面還大有可為,關鍵是制度建設需要改革,切斷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土地出讓的直接聯絡,不改革就不能實現地方政府對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長期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