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經濟學家夏斌著書解讀中國金融未來十年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15:4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經濟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中國金融未來十年的戰略利益何在?如何決勝2020?中國金融未來十年要如何適應世界、也讓世界適應?人民出版社日前推出《中國金融戰略:2020》一書,對中國金融未來十年進行了詳細解讀。

    有專家指出,研究我國金融長期戰略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需要站在國家層面的高度進行思考,是一件難度不小的事情。作為一個發展中的更加開放的經濟大國,明確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利益所在,制定好行動策略,對於抓好、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對於積極應對外部衝擊,對於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這本書從中國未來經濟“四大機遇”與“四大挑戰”情景起步,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匯率、資本流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國內金融改革、滬港國際金融中心、策略措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由過去、現在到將來,從大歷史角度出發,通過理論與實證的分析,將上述一系列困擾決策者的歷史性命題,作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進行思索、梳理,力圖按其內在應有的發展邏輯,展現出中國金融的行動綱領。

    本書約40萬字,共十章,分別為“導論”、“貨幣金融理論:本源的回歸與現實”、“戰略環境與戰略方向”、“大國崛起中的中國匯率制度選擇”、“中國資本賬戶:漸進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困境與期望”、“外匯儲備管理原則的修正”、“國內金融改革的戰略視角”、“國家金融戰略下的上海與香港”、“行動綱領”等。

    其中,“導論”主要回答中國金融戰略研製中的三個問題,為什麼要研究?研究什麼?怎麼研究?第二章首先闡述制定一國金融戰略、策略時所必然碰到、必須回答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論問題,集中對貨幣、金融、金融系統及其衍生的一系列金融現象,進行回歸本源式的基本理論討論。第三章主要內容是分析闡述金融戰略制定的環境,即未來10年中國經濟平穩增長面臨的主要挑戰、機遇是什麼。第四章到第九章就戰略謀劃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匯率、資本賬戶開放、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管理、國內諸項金融改革、滬港國際金融中心問題,分別進行理論與實證的分析,並提出了一系列基於戰略總體構想下的政策制度建議。第十章則從政府工作層面出發,就金融戰略的核心意圖、目標、原則、任務及行動綱領進行了具體闡述。

    之所以選擇2020年為界,作者介紹説,主要基於四點考慮:

    第一,基於最近七八年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中國金融發展形勢不錯。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體系損失較小。在危機後世界金融格局重組中,中國整體的金融實力不是下降了,而是相對提高了。而且,中國政府和中國金融界從美國金融危機中悟到了不少東西。因此,與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這段較長的時間相比,相信今後中國可以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取得比這30多年更快、更具實質性的發展,即基於中國目前的經濟、金融實力,再用10年左右時間的努力,應該有條件實現中國金融的更大開放。

    第二,海內外專家普遍預測,到2030年左右,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這輪金融危機,加速了世界各國經濟力量的重新組合,世界經濟與金融格局已大不同於過去。危機後的時局,迫切要求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行動。這意味著,在今後又一個30年中的前10年,中國經濟必然是大踏步發展,這個10年是奠定21世紀中葉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機遇期,是面臨新的環境挑戰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歷史時期。因此,理應要特別看重前一個10年。中國只有進行特別的全面的謀略、精心的策劃,對金融發展中的短期制度、長期制度以及長短期制度銜接的安排作出認真的部署,才能確保中國經濟能在今後的30年特別是後20年中,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所以,特別有必要以此10年為界,進行全面的戰略思考與佈局。

    第三,2009年,中國國務院宣佈,到2020年,要把上海辦成與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這意味著,包括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為主要內容的中國金融大開放的時限初定為2020年。既然以2020年為界,自然是有實質性的內容部署。

    第四,我國的經濟規劃是以五年為一個規劃期。選擇2020年為界,約十年時間,正好是“十二五”、“十三五”兩個五年規劃時期,這可與政府金融戰略部署,與國民經濟發展中其他相關領域的重大改革與開放事宜一併考慮,並盡可能銜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應。

    這本書得到了諸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和評價:

    央行行長周小川指出,中國和發達國家不一樣,和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新興市場國家也不一樣,金融戰略的制定不能照搬照抄,必須結合中國國情來分析。中國金融業未來十年的戰略利益是什麼?這個問題確實需要深入研究,做一些國際比較,結合我們所處的發展階段,研究我們的關鍵利益點在哪。從這一角度來看,夏斌同志這本新著選了一個很好的議題,無論是對於拓寬研究視野和加強認識深度,還是對於有關部門決策參考應該都很有幫助。

    中財辦副主任劉鶴認為,夏斌富有金融實踐操作和理論、政策研究的大量經驗,在日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時,觀點獨到、敏銳、務實。從本書的謀局布篇及涉及討論的問題可以看出,本書不僅為戰略研究所需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鋪墊,同時討論的內容直指中國當前金融領域中的熱點與棘手問題。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丁志傑讀完這本書後説,作者沒有拘泥于理論的條條框框,而是用優雅、精緻的文字寫意,展示一份宣示:一份中國崛起的宣示,一份金融發展的宣示,一份學者情懷的宣示,一份向世界的宣示,一份向決策者的宣示,一份向國民的宣示。

    作者夏斌、陳道富。其中,夏斌為國務院參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等。著有《中國貨幣供給理論的實證研究》、《貨幣供應量不宜作為貨幣調控的唯一目標》、《關於中國30年漸進改革理論框架的認識》等文,曾主編《金融知識百科全書中國金融理論部分》(1991年)、《證券大辭典》(1994年),出版《金融控股公司研究》(2001年)、《轉軌時期中國金融問題研究》(2001年)等。陳道富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貨幣政策和金融改革。發表了《中國流動性報告》、《2005年中國匯率報告》、《外匯儲備的戰略運用》等50多篇專題報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