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利比亞政局“感染”國際油價“高燒”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06: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金融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記者莫莉

  近日利比亞發生社會騷亂,這無疑會在短期內影響到利比亞的原油産能,並隨之給全球原油短期供給能力帶來壓力。但市場人士更為關注的問題是,利比亞騷亂對原油供應的負面影響究竟會有多大?又將持續多長時間?而在此背景下,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究竟會是“曇花一現”,還是正在敲響下一輪原油價格暴漲的警鐘?

  讓人擔憂的事情還是如期而至。隨著2月22日利比亞暴力衝突升級,當天全球金融市場遭遇“強震”:芝加哥農産品市場全線下跌,而油價、金價則等趁勢大幅上揚。數據顯示,2月22日國際黃金期貨價格衝高至1410美元/盎司,而銀價則觸及31年來高位。當日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更是吸人眼球,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2月22日大幅上揚至每桶93.57美元,創下自2008年10月3日以來的新高。

  據悉,在衝突加劇的背景下,包括扎維耶、的黎波裏、班加西、米蘇拉塔在內的多個利比亞港口均已關閉。不少分析人士擔憂,與早些時候突尼斯和埃及出現的動亂相比,利比亞當前的動蕩局勢更能觸動原油市場的緊張神經。畢竟,利比亞是全球主要原油生産國之一,其在全球原油供給中擁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國際能源署數據顯示,利比亞是原油輸出組織第8大原油生産商,並且是非洲最大的原油儲存國。雪上加霜的是,出於對利比亞局勢的擔憂,部分外國原油生産商暫時停止了在利比亞的運營,這將進一步減弱利比亞的原油供給能力。2月22日利比亞最大的外國原油運營商意大利原油生産企業埃尼集團表示,除了暫停其在利比亞的原油生産,集團還關閉了一條從利比亞經地中海向意大利輸送天然氣的管道。除此之外,西班牙、法國、英國、挪威等國的原油生産商也都紛紛表示,已暫時關閉其在利比亞的原油運營業務。

  針對2月22日的社會騷亂,目前各界較為一致的看法是,這無疑會在短期內影響到利比亞的原油産能,並隨之給全球原油短期供給能力帶來壓力。但市場人士更為關注的問題是,利比亞騷亂對原油供應的負面影響究竟會有多大?又將持續多長時間?而在此背景下,目前國際原油價格的大幅上漲究竟會是“曇花一現”,還是正在敲響下一輪原油價格暴漲的警鐘?

  出於對利比亞政局動蕩的快速反應,重要國際原油組織紛紛表態以安撫市場。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2月22日表示,必要時將啟用“剩餘産能”來彌補利比亞損失的原油。而國際能源署同日也表示,即便是任何來自原油生産國的小的供應破壞,都將導致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但是,國際能源署國傢具有大約160萬桶原油戰略性庫存。此外,其認為歐佩克有較高補充産能的能力,並且歐佩克也需要對此有所行動。

  但這兩個國際機構的表態顯然還不能令市場安心。有觀點表示,雖然歐佩克願意填補由利比亞帶來的原油供給“空洞”,但對於利比亞所出口的高品質級別原油,歐佩克現有的剩餘産能或將難以提供。瑞士信貸能源首席經濟學家埃德莫爾斯日前表示,雖然各界可能以為原油價格大概會停留在每桶85美元,但最終的結果可能會是每桶100美元。另外,“市場擔憂的不僅僅只是利比亞,還包括這些社會騷亂可能蔓延到其他中東和北非國家。”法國巴黎銀行原油分析師湯姆本茲表示,現在很難預測未來油價到底會有多高。再者,這些社會騷亂是否會最終演變成武裝衝突,從而引發大宗商品市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也是決定未來油價走勢的關鍵所在。

  隨著今年以來全球通脹壓力攀升以及流動性氾濫現象繼續,當前中東以及北非緊張局勢推動下的原油價格大幅上漲,使得各界對未來的全球經濟復蘇再添憂思。有數據顯示,原油價格每上漲10美元,則將導致部分國家的GDP隨之下滑若干個百分點。這其中的部分原因在於,原油價格走高將意味著對消費者購買其它商品能力的積壓,而由此帶來的消費者支出受損可能會傷及包括美國在內的不少國家經濟復蘇。

  另外,國際能源署執行總裁田中伸男上週五曾表示,如果原油價格持續在每桶100美元之上,這將給全球經濟復蘇帶來明顯重壓。而在當前水平下,全球囊括所有與原油相關的産品和服務在內的原油支出,已經佔到全球GDP的5%。最近一次原油支出佔GDP比例達到如此高水平是在2008年,當時原油價格達到每桶150美元的高位。不過,也有一些樂觀人士仍舊看法積極。一些經濟學家表示,近來原油價格上漲相對平穩,減輕了其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而上周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一些經濟學家預計只有在油價上揚至每桶127美元的水平,才可能對經濟復蘇帶來下行壓力。“雖然目前原油價格已經出現逐步逼近每桶100美元的趨勢”,有市場人士説,但這究竟會對消費者行為帶來何種影響,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