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産大豆雄起還需勤練內功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進口轉基因大豆曾憑藉物美價廉在中國“攻城略地”,國産大豆産業一度被壓制于山海關外。2010年,這一狀況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因價格飆升,進口大豆喪失了其最鋒利的武器;國産大豆或許迎來了反擊時刻。

  近日,受天氣影響,市場做出了南美大豆減産的預期,進口大豆價格一路飆漲,國內進口大豆成本也水漲船高。海關總署網站上公佈的“2011年1月全國重點商品進口量值表”顯示,今年1月,大豆進口均價為每噸558.1美元,同比上漲20.4%。

  如此高的價格讓進口大豆徹底失去了其最大的優勢。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介紹,目前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每噸4200元左右,今年3月船期的進口大豆成本測算價在每噸4700元左右,而國産大豆現在站臺收購價每噸3800元,入廠價每噸3900元-4000元,比進口大豆每噸便宜200元-300元。

  價格形勢扭轉之後,進口大豆開始失寵。邦基正大(天津)糧油有限公司油脂銷售經理楊亞麗告訴媒體:“從去年11月到現在,持續虧損,我們現在已經全面停産檢修了,不光我們一家,這是沿海加工企業普遍面臨的現狀。”

  相反,國産大豆反而迎來了“春天”。 2月11日,黑龍江地儲大豆成交率達到74%,這也是自去年12月份以來黑龍江地方儲備大豆拍賣成交率最高紀錄。在此之前,地儲大豆曾流拍多次。

  “前兩年每加工一噸大豆還得虧上幾十塊錢,而現在每噸大豆加工利潤能保證在100元以上。”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更為可喜的是,進口大豆價格的高位運行將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東方艾格農業諮詢油脂業分析師陳麗娜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進口大豆價格高漲可能會持續半年左右,一直到美國大豆種植預期發佈。

  但由此判斷國産大豆反擊時刻到來,還為時過早。王小語表示,國産大豆迎來轉機目前還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實際操作很難。因為,國産大豆的産業鏈條也遠不如進口大豆完善和合理。

  首先,國內大豆種植面積不斷萎縮。由於長期遭進口轉基因大豆的衝擊,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在不斷萎縮。數據顯示,2010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在6300萬畝左右,較前一年下降400萬畝。

  “即使存在利好因素,今年5月開始的新一輪大豆種植,依舊不容樂觀。”王小語説表示,相比水稻、玉米等其他作物,大豆的比較效益偏低,難以激發農民的種植熱情。

  曾經有一名會員給王小語算過一筆賬:2010年該會員種植了一萬平方米的玉米,純收益為7000元。而那一萬平方米的大豆,純收益僅為1000元。即便趕上好年頭,大豆收益也不過3000元。

  其次,國産大豆的質量標準尚未整齊劃一。國産大豆有高油、高蛋白,以及雙高等不同品種。但由於小農經濟的存在,國産大豆還處在混種、混收的階段,無法做到細分市場。

  再次,物流瓶頸制約了國産大豆的發展。王小語表示,由於鐵路運輸不暢,黑龍江的國産大豆出省只能靠公路運輸。隨著油價等成本的上升,黑龍江大豆運往大連市和北京市,每噸的成本需要增加120元,運往山東省則會更高。王小語發現,非本省的貿易商根本不願意到黑龍江收購大豆。

  最後,國産大豆市場化體系尚未健全。國産大豆正面臨這樣一個尷尬:價格低時,豆農惜售,壓榨企業收不到;價格高時,豆農願賣,壓榨企業則因虧損停産。所以,建立一個行之有效的市場價格體系對國産大豆來説是極其重要的。

  “國産大豆的價格優勢只不過是短期行為。考慮到品種和政府補貼等因素,國産大豆要想長期具備價格優勢,並迎來轉機恐怕還需要5-10年。”陳麗娜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