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韓國擠兌潮敲中國警鐘 樓市新政須防負面效應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21: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房地産又“闖禍”了,在世界金融危機的陰霾日益消散之際,近日,地處亞洲的韓國再次爆發了銀行體系危機,成百上千的韓國市民到銀行排隊去兌現。那麼,韓國的這次擠兌潮是否又敲響了中國境內愈演愈烈樓市調控的警鐘?

  2月17日和19日,韓國金融委員會分別勒令釜山儲蓄銀行、釜山第二儲蓄銀行、中央釜山儲蓄銀行等6家儲蓄銀行停業整頓。消息甫出,韓國釜山市多家儲蓄銀行發生顧客擠兌現象,短短數天內,民眾就取走了19家大儲蓄銀行的1456億韓元資金。

  “從理論上講,韓國金融監管層所採取的整頓措施必然會引發擠兌潮。銀行監管者、儲戶和銀行三者存在著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銀行監管者勒令銀行停業,必然會引發儲戶的恐慌心理,進而發生擠兌現象。”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沈國兵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表示。

  據韓國媒體報道,此次多家儲蓄銀行被勒令停業是因為韓國房地産市場近兩年持續低迷,致使銀行參與融資的房地産項目變成壞賬。以釜山儲蓄銀行為例,其資産規模堪稱韓國儲蓄銀行業界第一,但其凈資産卻為負216億韓元(1美元約合1113韓元)。

  因此,此次韓國擠兌潮又被稱為美國次貸危機的翻版。沈國兵認為,這種説法並不是很恰當,兩者發生的原因有相似之處,都是由於房地産市場的暴漲暴跌引起的,但解決方案以及引發的結果不同,美國通過注資讓全球為之買單,而韓國即使通過注資的方式,它的影響面也只是在本國國內。

  “總體來看,此次擠兌潮的波及面應該不會太大,一是因為韓國整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二是韓國國內的存款保險制度,此制度規定在銀行倒閉之前,中小儲戶會率先得到補償,三是這6家銀行的資産所佔規模並不是太大。至於會不會引起連鎖反應,還要看韓國政策所採取的下一步措施。”沈國兵説。

  據悉,韓國國內有超過100家的儲蓄銀行,但這些儲蓄銀行資産規模均較小。截至2010年9月底,韓國所有儲蓄銀行的資産總額達到約86.5萬億韓元,資産總額僅佔所有金融機構總資産的3.1%左右。

  針對6家韓國銀行連續遭停業引發“擠兌潮”一事,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21日表示,將通過延長貸款期限、下調貸款利率、放寬對儲蓄銀行提供流動性的限制等措施穩定本國儲蓄銀行業。

  此前,為緩解銀行業流動性困境,韓國金融委員會已宣佈將注資近20萬億韓元(約合180億美元)為儲蓄銀行提供緊急流動性支持和促進金融機構合併。

  但也有消息表示,韓國有問題的銀行並不止這6家。有數據顯示,至少還有5家銀行隨時有可能被叫停,市場對韓國銀行業的債務負擔深表擔憂。

  沈國兵表示,雖然韓國的事件並不會波及到中國,但也給我國的房地産調控敲響了警鐘,政府在擠壓房地産泡沫的同時要防止房地産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滑坡。因為這不僅會威脅到我國金融機構的穩定,而且將會加劇我國宏觀調控的兩難格局:中國當前的問題是通貨膨脹,當金融機構出現問題,注資將會成為主要的救助方案,而注資又會進一步惡化通脹的態勢。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馮科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的採訪時説,雖然我國樓市調控政策在逐級加壓,但未來房地産價格出現暴跌的可能性並不是很大,因為樓市只有在供過於求或者嚴重過剩的情況下才會出現暴跌的局面,而中國房地産市場整體來看還處於供給不足的狀態。

  有專家提醒,雖然中國目前的金融機構還算穩健,但中國監管層還是小心為是,提前做好防禦措施。比如,進一步提高國內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加強與房地産相關業務的風險測算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