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3日 09:5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目前均價是7000元/平方米,剩的房源不多。如果再開盤就不是這個價錢了。”昨日(2月22日),位於北京市通州經濟開發區雲杉路附近的某小産權樓盤售樓中心的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小産權房通常是指一些村集體組織或者開發商打著新農村建設等名義出售的、建築在集體土地上的房屋或由農民自行組織建造的“商品房”。
在上述樓盤的客戶登記表上,記者看到自2月19日以來的幾天中,前來諮詢的購房者有三四十位。翻閱前段時間(“京15條”出臺之前)的登記記錄,記者發現每天只有一兩位客戶,有時候幾天才有一位。“上週六有十幾個客戶來看房。”工作人員表示。在售樓人員看來,“京15條”的出臺間接刺激了小産權房市場。
“雖然是一字之差,一大一小,但小産權房實則是‘無産權房’,現行所有的法律都不承認,不能算是合法的産品。”北京房地産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志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價格“水漲船高”
“以能接受的價格在北京擁有一個自己的家”是不少購房者的願望,這也是小産權房擁有市場的原因之一,“京15條”的出臺加劇了更多人的渴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去年“通州新城”的消息傳出後,不但通州地區的商品房一躍破“3萬元”的大關,包括通州地區幾個地理位置較優越的小産權房也躋身“萬元俱樂部”。
被稱為北京最大的小産權房太玉園小區,記者採訪該小區的住戶後了解到,去年初,該小區二手房的成交均價一度從6000多元飆升至10000元左右,並且前來購房的人還不少。但隨著新一輪調控,小産權房也暫時進入“休眠狀態”。
“最近明顯感覺看房的客戶多了。”太玉園附近的仲介人員向記者表示,目前太玉園的二手房均價已賣到8000元,雖然相比去年4月新政出臺前的萬元均價有所回落,但他仍熱情高漲地表示,“現在,小産權房迎來的是春天。”
當談到上述房屋是否能轉成大産權時,仲介人員和售樓人員的態度變得保守了許多。“這個還真説不好,但你自住肯定最合適。在北京哪能花60萬元買個小兩居,而且現在不買,價格還會漲。”房山區良鄉某小産權項目的售樓人員表示。
外地“剛需”的無奈之選
“北京限購細則的出臺,最直接的效應是將擠出相當部分的住房需求進入房屋租賃,刺激北京存量房屋租金價格的上漲;擠出相當部分的需求購買小産權房,刺激小産權房價格上漲。”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楊樂渝近日就曾在其微博上公開表示。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北京房山區、通州區多個小産權項目進行調查。在走訪了多個小産權項目後,記者發現相比去年(除去通州一部分暴漲的項目)的成交均價,今年開年的均價都提升了1000元到2000元。售樓人員主打的“不受限購牌”也成為其預言價格還將大漲的依據。
限購令對購買商品房的諸多限制使小産權房成為“漏網之魚”,但同樣也成為外地剛需購房者的無奈之選。
在通州張家灣開發區的小産權項目“環湖小鎮”的售樓中心,記者遇到前來看房的劉洋(化名),劉洋表示,“由於和女友的婚期在即,但兩人來京時間不長,無法提交滿足條件的納稅證明,又不想租房 ‘結婚’,於是便把目標定在了郊區的小産權房上。”
“雖然是付全款,但一套80多平方米的兩居價位也就50萬元左右。如果是在市區,這連首付都不夠。”劉洋坦言,雖然關於小産權房的“無保障”也有所耳聞,但其表示這也是萬不得已的決定。
小産權房依然在建
近兩年來,關於小産權房的“生死問題”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去年5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副司長趙暉曾公開表示,小産權房將不會合法化。他透露,目前針對部分房地産重點城市的小産權房的調研已經結束,包括住建部、國土資源部在內的國務院有關各部門正在加緊研究,將積極出臺嚴格的監管政策,小産權房治理將越來越嚴厲。其中,正在新建、續建的小産權房將予以拆除取締,對政策出臺前銷售的已建成房屋,將進行清理。
有需求就有市場,有關部門的禁令並未切斷小産權房的市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雖然多數小産權房項目在售的均為老項目後期的余房,但售樓人員表示新的樓盤正在建設中。
記者在一家小産權樓盤的售樓中心獲悉,目前正在銷售的為一棟低層板樓及一棟高層塔樓,都是去年剛竣工的樓盤,這也是該項目的二期。售樓人員介紹,三期開盤將主打高層小戶型,具體開盤時間和價格還未確定。
“小産權房解決起來確實比較複雜,目前主要是學界和立法界存在爭論。”陳志表示,“京15條”中約束的是擁有産權的房産數量,和小産權房毫無關係,但其表示並不希望購房者做出這樣的選擇,“現在看起來,或許你覺得限購令很苛刻,但選擇了沒有保障的小産權,也許你的損失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