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葉檀:人民的國企該如何上繳紅利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07: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早報特約評論員 葉檀

  財政部日前發佈數據顯示,全國國有企業2010年實現利潤19870.6億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化工、電力、有色、交通等行業利潤增長超過1倍。與可觀的利潤相比,國企上繳紅利非常可憐,以上年實現利潤按比例徵收央企紅利為主而實現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008年、2009年分別為547.8億元、873.6億元,2010年約為440億元。而據財政部的數據,2010年國有企業累計實現利潤近2萬億元,只拿出5%左右上繳“紅利”。2007年恢復“紅利”徵繳以來,我國央企中上繳比例最高的資源性行業及壟斷行業石油石化、電信、煤炭、電力、煙草,僅上繳稅後利潤的10%。中國國企的吝嗇程度在全球領先,而福利之優厚同樣在全球領先,煙草等行業成為金飯碗。

  不僅如此,國企上繳的紅利在內部流轉。2007年12月11日,財政部會同國資委發佈了《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財政部表面上獲得了收益權,處置權仍在國資委手中。數據顯示,2008年、2009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553億元,主要用在産業結構調整、技術創新、重組補助等方面。而2007年、2008年,國企紅利調入公共財政預算,用於社會保障等民生的支出只有10億元。

  父愛主義寵愛有加的後果就是市場機制失靈,這些備受呵護的央企遠説不上大而強。

  油價屢次上調,利潤巨大的中石油等企業屢拿補貼。根據中石化此前公告及年報,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中石化分別獲得94.15億元、50億元、49億元、503億元的財政補貼。其理由是,“在‘十一五’期間,因價格不到位政策性減收3500億元”。到底減收多少,在成本不清的情況下只有天知道。被視為前景遠大、一直在資本市場炒作3G概念的中國聯通,則兩次被豁免上繳央企紅利。

  大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從來是被逼出來的,中國石油巨頭的社會責任感很難讓人滿意。儘管國資委以單位GDP排放量減少為豪,但看中石油在大連漏油事件中的所作所為,不抱偏見的人很難得出這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的結論。當然,那些領命在網絡上灌水的石油石化系統的企業寫手除外。

  中國公民有什麼途徑可以分享國企利潤與國資增值紅利?

  國有上市公司劃撥給社保的10%股權不能算。國有優質資産上市,很多本來就是全民資産,上市之後取得了數倍溢價,劃撥10%的股權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客觀地説,是證券市場的二級投資者為社保作了貢獻,活雷鋒的帽子不應戴在國企頭上。

  在國有企業的上市溢價中,央企有必要劃撥給財政部專戶一部分,專門用於保障房、教育基金、治污等公益事業。2008年,全國國有企業(非金融)總資産達到42.55萬億元,凈資産17.07萬億元,平均每個中國公民擁有1.29萬元。而且這都是優良資産,多數都在上市公司,很容易變現。當中石化等通過私有化將資産變現時,有必要劃出部分,用於造成污染地區的治理,用於補償資源被奪取而當地就業與民間財富未被拉動的地區。不要説拉動多少GDP,GDP無法轉化為就業與內需;不計算污染成本,價值也會大打折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國資預算制度必須進行改革,央企上繳紅利的處置權應該收歸財政部。而財政部則需要建立公開、透明、詳盡的公共財政體制,告訴每一個公民,央企紅利用在了何處。而審計署則有必要以詳盡的審計告訴公眾,央企紅利的使用效率如何。否則,國企收益越多,社會財富可能越不均衡,市場效率也不會因此大幅提升。

  將央企紅利處置權交還給財政部是基礎,財政部的公共財政是第二步,人大與民眾的監督是第三步。只有做到這三步,央企才能真正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還利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