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2日 07:1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孟斯碩
2011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人們對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如何開局的關注逐漸升溫。
昨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討論國務院擬提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稿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稿。
專家指出,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難點,是如何找到通脹、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這幾個變量中的相互平衡。此外,針對“十二五”期間的改革,專家認為應強調改革的“頂層設計”,認清改革的目標。
保持物價基本穩定
昨日會議明確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極其複雜。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係,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同時會議強調,今年要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進一步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需求,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經濟的走勢的確越來越複雜。”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時,中國經濟雖然面臨增長難度大的形勢,但是目標相對單純,就是要穩定住經濟;去年則是個轉折年,宏觀經濟政策一方面要防止二次探底,另一方面要控制住通貨膨脹預期;今年經濟走勢中的矛盾更加突出,物價的形勢更為複雜。
去年CPI在連續5個月的上漲後,於11月份達到5.1%的高點,12月份雖然略回落至4.6%,但是今年1月份,CPI重拾漲勢,同比上漲4.9%。
“從國際方面來看,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逐漸復蘇,這對我國經濟是利好的消息。但另一方面看,發達國家物價上漲速度也非常快,給我國物價帶來壓力。也就是説全球為了應對經濟所採取的措施的負面效果,逐漸開始顯現。”范劍平告訴記者。
事實上,類似的經濟所表現出來的“兩面性”越來越明顯。范劍平説,今年的通脹既有需求拉動,也存在着成本推動。
他指出,從去年以來,勞動力價格上漲非常明顯。而在現階段,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狀況,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關鍵。因為如果老百姓收入增長不提高,國內消費很難增長,內外失衡、投資消費失衡,甚至老百姓與企業、國家三者之間的分配等改革都無法解決。
而經濟決策中的難點是,“過去中國的通脹主要集中表現在需求拉動型,過去國家應對貨幣性的通脹有很多經驗,但對於成本推動型的通脹是缺乏經驗的。”
此外,民生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郝大明也指出,不僅僅是物價,今年房地産調控也是考驗政策藝術的關鍵領域。“如果政府對房地産價格管理較輕,可能會帶來嚴重的資産泡沫,引發更嚴重的問題。但如果政府將房價壓得很低,房地産市場的發展都會放緩,將會影響到宏觀經濟的增長。”
“十二五”應更關注改革
不深化改革,就可能貽誤重要戰略機遇期,喪失已有的發展成果。今後5年,正是改革的攻堅時期,站在開局之年,改革究竟如何再發力?
去年中共中央發佈《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經濟結構調整、收入分配改革、財政體制改革等最為市場關注的改革都有所涉及。
昨日會議明確指出,“十二五”期間,要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社會事業,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使我國綜合國力有更大提升、人民生活有更大改善、國家面貌發生更大變化。
范劍平告訴記者,在每年全國“兩會”前,國家都會召開省部級幹部研討班。今年研討班的主題是“經濟管理”,説明國家已經認識到,雖然過去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現狀得到了改善,但未來的發展中,應該將社會發展放到更為重要的位置。
而對於改革的路徑,經濟學家吳敬璉近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年會”上表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要動力就是改革,但現在的改革缺乏頂層設計,即改革都是在討論具體哪項改革要進行,而沒有明確通過改革將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這樣就等於是在用“舊體制”來推動新目標,使得改革很難推進。
“改革已經進行了30多年,由易到難推進到如今,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但又必須取得實質性突破。”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聶高民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認為。